黄大发在清理水渠。刘续 摄

  黄大发在清理水渠。刘续 摄

承“愚公”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

1995年端午节,当汩汩清流从沟渠一泻而下时,草王坝全村老少扛着锄头一路呼啸奔向自家的旱地引渠蓄水,把祖祖辈辈刨食的旱地变为稻田。

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夜晚,平时寂静漆黑的山村被点燃,山坡上、土地里灯光闪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在黄牛头上、自己脑门上套上灯,彻夜挖土、筑田、放水……

村民徐国树家“坡改梯”后有了4亩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1996年,亩产达到1000多斤。他一直记得打出米那天,家里煮了满满一大锅、足足5斤多米饭。从米下锅起,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围着灶台坐着,等着,笑着。揭开盖的那一刻,一股从没有过的清香,扎扎实实地钻入鼻子,直入胃里,沁入心里……

黄大发沿着水渠巡查。刘续 摄

  黄大发沿着水渠巡查。刘续 摄

村里的稻田从240亩增加到720亩,每年收稻谷80万斤,村民从此吃饭不愁。还有村民种上了高粱,收获后卖给附近的酒厂,带来了更多收入。紧接着,黄大发又逐一实现了他修学校、通路、通电的梦想。

不忘记党、不忘记人民、不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三个不忘”,是黄大发这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群众奋斗50多年,脱贫的热情涌动在草王坝的家家户户。新扩并的团结村还有许多贫困家庭,老支书黄大发参加政府的脱贫攻坚考察,认定了辣椒和柚子产业。经过论证,当地政府决定将之作为扶贫攻坚重点产业进行推广。

“团结村计划2017年从贫困村出列,这是任务,也是使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变幻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宗旨。82岁的黄大发依然行走在巡渠、护渠的道路上,“面对党和人民的信赖,我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一定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参考来源:新华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