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的优势和短处
记者昨天采访首家进驻武汉的“享骑电单车”,其负责人说,共享单车是为3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准备的,3到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电单车能够不换乘、不堵车,能够自主掌控出行时间,当然会应运而生。
共享单车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乱停乱放。而维持共享电单车的后台管理系统是有科技含量的,这就包括“电子围栏”技术,通过设置虚拟停车区域,倡导有站无桩的“定点停车”。一旦用户在学校、小区等禁停区停放,系统将无法结束计费。
关于共享电单车的电池污染与安全问题,共享电单车采用换电技术,由维修人员在三环线外充满电后,带着电池上路,就地为车辆更换电池,避免火灾隐患。
对于记者提到的共享电单车骑行安全问题,他说:“车辆在安全方面的设计做足了功课。包括两方面,一是‘非零启动’模式,脚踩两圈转动拧把才能启动;二是最高限速是20公里/小时。”每辆投放的共享电单车都购买了保险。骑行人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会有保险赔偿。
“如果共享电单车骑行人因在机动车道骑行或在人行道骑行或乱闯红灯,而引发交通事故,共享电单车企业有无责任咧?”对此问题,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所有车辆都有安全指引,并且也安排有专人进行安全指导,“规范交通文明出行,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不断指引的。”
共享电单车在武汉何去何从
共享电单车在武汉悄然兴起的同时,其实也在全国各地悄然生长,只是各地对共享电单车的政策不尽相同。
记者梳理了近半月来发生在各地与共享电单车有关的新闻,有三起信息可以透露出未来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苗头。
第一个新闻在北京。10月21日,共享电单车企业小鹿单车通过官方微信发布通知称,公司计划于10月21日起回收车辆,10月23日暂停运营。小鹿单车是北京市明确出台不发展共享电单车政策后首家宣布暂停运营的企业。此前的9月21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解读“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原因,基于五方面考虑:共享电动自行车存在车辆普遍超标、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且骑行人不固定、火灾安全隐患突出、车辆运行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问题严重等问题。其表示,将继续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各地审慎对待,从严掌握。
11月1日,华商报报道,西安发布《西安市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已经投入的共享电动车企业,尽快完成回收并退出西安市场。对于为何禁止发展共享电动车,文中称“已投放车辆普遍超标、电池污染严重等”。
最新的信息则是11月7日见诸媒体的共享单车龙头摩拜公司的最新动作:摩拜内测电单车业务,采取了“共享充电宝+自行车”的方式,用户可以用一块可插拔、可单独给手机充电的“能量芯”来驱动单车,如果没有“能量芯”,也可以按普通单车来骑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电单车的模式得以大规模普及,那么共享单车的边界将由此前1-3公里的超短途出行需求延展到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市场。”
就武汉而言,从“享骑电单车”首进试水,共享电单车进入武汉迄今刚刚一个月,是不鼓励发展,还是积极引进管理,有关部门还未正式发声。此前,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会同交管、城管等部门研究共享电动单车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