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非遗传承人颜育和华美霞

非遗传承人:迎难而上,钻研创新达艺术高峰

舞台上,木偶活灵活现的表演仿佛如真人一般,动人心怀。舞台背后,操纵这些“角”的技能高手,他们是木偶戏的大家与灵魂。国家非遗传承人华美霞便是隐藏在舞台背后的那位大咖。

在木偶剧团里,记者见到了这位非遗传承人。现年77岁的华美霞,操纵起其成名角色“嫦娥”起来,依旧十分熟练,扬袖、抛袖和翻袖几个动作下来,让人不禁感叹木质的嫦娥仿佛被注入了人类的灵魂,堪称“人偶合一”。

“对我来说,木偶不是真人,但要胜似真人。每一个角色都有它独特的气质和故事,只有潜心钻研,才能把这个角色演绎好。在人与木偶之间,通过木头与线绳,注入了灵魂。”华美霞告诉记者,只有当观众们有了“舞台上的人偶是真人”的错觉,这个表演以及操偶者才能算的上是成功。

俗话说,一个好的演员可以成就一部戏,而一个好的角色则可以塑造一个优秀的演员。上世纪80年代,因成功表演“嫦娥”,华美霞闻名全国木偶界,并留下“活嫦娥”的美誉。至今,在业内谈到“嫦娥”这个木偶人物时,至今无人超越。提到这个角色,大家都会想到华美霞。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华美霞告诉记者,在老百姓心中,嫦娥是美丽、善良、温柔的化身,但是一个“偷”字,还是多少影响了嫦娥的形象。所以,当扬州木偶剧团改编出演《嫦娥奔月》时,华美霞与师兄弟们就对剧情做了修改,嫦娥争服灵丹,让大王后羿留在人间,烘托出了嫦娥的大爱形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华美霞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无论是上台表演时,还是如今教授学生时,“刻苦、钻研”都是她基本的要求和品质。华美霞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年轻刚考进木偶剧团时,一点功底都没有的华美霞便暗下决心,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平日里,当别人还在熟睡时,她便起身吊嗓子练操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上台表演以后,更是对自己手里的角色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润色。在《沙家浜》一剧的表演中,仅阿庆嫂倒茶的一幕,华美霞便练习了不知多少次,“用木偶端茶杯非常讲究指关节的配合,任何一点细小的差池都会让茶杯落地,观众在台下看上去就是一瞬间的事,但其实却是操偶人在台下上千甚至万次的练习。”

14岁那年,华美霞经过介绍,报考了泰兴木偶剧团,当年只是抱着找个事情能吃饱饭的想法,如今却让她成为了蜚声远扬的国家一级演员和国家非遗传承人。在她看来,是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成就了如今的华美霞。“这也是我想对现在的孩子及年轻演员说的,既然你喜欢木偶,从事这个行业,便要用心去热爱它,都保护它。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和钻研,刻苦和用心终会让你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与华美霞一样,国家非遗扬州杖头木偶戏省级传承人颜育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她告诉记者,如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己对这份事业的喜爱与钻研。

因为家庭并不富裕,12岁便进入剧团的颜育更直白地说是为了一个饭碗。在当时,训练的辛苦让她时常充满了对母亲的埋怨,然而一次演出的肯定,让她彻底改变了想法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家。1964年,剧团排了大型现代京剧木偶戏《海防前哨》,颜育第一次担任女一号民兵连长“黄英”的配唱。1965年,剧团前往南京表演,当时的陈玉生司令员看后高兴地说:“木头人子戏把海、陆、空,飞机、大炮全都搬上了舞台,真神。”得到领导的夸赞,颜育觉得无比自豪。“在那一刻,我要感谢母亲,是她让我走上了木偶剧的舞台,并成为了我一生为之付出的事业。”

在此后,颜育开始对木偶戏孜孜不倦的钻研,并创作出很多打上自己烙印的角色。在《天女散花》中,利用木偶洒出真花便是其塑造的经典形象。颜育告诉记者,木偶没有丰富的面部表情,不可能用大段唱腔抒发情感,如果动作上没有看点,那么根本不可能吸引观众。通过魔术表演中撒花的部分,颜育联想到为何不能在《天女散花》中加上这一环节。于是,在多方请教之后,颜育懂得了原理,并安装到木偶上去。在经过一次次失败后,颜育逐步掌握了花朵弹射的技术,并成功隐藏到木偶身上去。在表演到最高潮时,天女长绸一甩,忽然撒出漫天花朵,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现如今,虽然已经退休,但一旦剧团有需要,或者哪里请老师,颜育与华美霞都会不辞辛苦,主动教学,将毕生所学教授给自己的弟子。在她们看来,这不仅仅是“非遗”传承人,更是一位老演员应尽的责任。“在学艺的道路上,如果知难而退,那么就只能停止在这个阶段。相反,只有不断迎难而上,克服一个个的难题,才能最终抵达旁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现在的木偶演员,要坚持这门艺术,在坚持中,不断创新,相信木偶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颜育说。

【新闻链接】什么是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俗称“三根棒”,由三根木棒操纵木偶。其中一根支撑木偶头部,称为主棒或面棒,耳、眼、鼻、嘴均能闭合张开,眼珠转动,头颈上下左右扭转;另两根棒操纵木偶双手,又称“手桃子”。表演时,演者两手能运用自如、灵活准确地把握手中的各种道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