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澎湃新闻注意到,名单公布后,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陆续出台。

在目前已公布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高校中,北大明确“‘双一流’建设重点将放在一流学科上”,华东师大、山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校则皆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划分出“三步走”的阶段性目标。

另外,已有不少高校划出了要重点建设的学科(群)。例如,四川大学提出将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群),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化学与绿色化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口腔医学等,涵盖了文、理、工、医四大类。

浙江大学则提出将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浙大方面表示将制定“双一流”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学校中层班子任期目标任务书的制定,探索将中层班子考核及干部个人业绩考核与“双一流”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新模式。

郑州大学: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

作为此次三所跻身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211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一流大学发展战略”早在9月21日当天就已公布。

猛犸新闻21日从郑州大学了解到,郑州大学将实施“三步走” 一流大学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并形成整体发展布局,完成一流学科布局与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到2030年为全面发展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为快速发展冲刺阶段。

“三步走”具体怎么走?

2017年~2020年是总体布局阶段: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架构。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创新服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

2020年~2030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300位左右。14~16个学科进入ESI前1%,新增2~3个学科进入ESI前1‰。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产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引领国际若干学科领域发展方向。

2030年~本世纪中叶是快速发展冲刺阶段: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200位左右,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和培养高地、具有显著影响的自主创新学术中心、支撑国家和区域以及若干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基地。

四川大学:重点建设12个一流学科(群)

9月24日,四川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公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方案。

川大表示,将重点打造“十个一流”来快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它们包括:以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为标准的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以办最好的本科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和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为目标的一流拔尖人才培养,以及一流学科平台建设、一流科研创新体系、一流成果转化机制、一流华西医疗服务、一流校地合作体制、一流国际合作交流、一流文化传承创新和一流环境条件保障。

此外,川大将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交叉领先学科、前沿探索学科、面向未来学科等四大类学科,并将超前部署建设一批未来新领域的学科,形成“4 1”学科发展布局。

其中,川大将重点建设四大类12个一流学科(群),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区域历史与边疆学、教学与信息科学技术、化学与绿色化工、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以生物治疗为主导的前沿基础医学与创新药物学、以精准医疗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与护理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

川大拟超前部署一批聚焦未来新领域的学科(群)包括:“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和西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喜马拉雅区域社会文化与生态保护、量子科学与新型外场下的物理学、资源生物学与高原生态、电磁辐射科学与传输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环境与火安全材料化学与工程、智慧生态型新一代电气工程、新能源与低碳技术、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集成、智能空天信息与先进装备、基于加速器的核技术及应用、应激医学引领的特种医学、综合灾害科学与管理、大数据智能、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