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这座旧称为沔阳的“汉江明珠”,以传统美食“沔阳三蒸”而闻名荆楚大地。沔在古代就是汉江的代称。汉江穿仙桃而过泽被两岸,与当地丰沛的雨水和温和的气候共同孕育出江汉平原这片“鱼米之乡”。
沔阳三蒸博物馆是湖北第一家饮食文化博物馆。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张潼 摄
一方水土一方人,这片被上天眷顾的土地所产的籼米,不仅养活了沿岸的人民,更成为“沔阳三蒸”的点睛之笔。所谓的“蒸”即为“粉蒸”,粉则是用当地出产的籼米精磨而成的米粉。这种籼米磨成的粉疏松适度,不黏不散,用其包裹食材,既能吸收食材的多余水分,又能保持绵糯口感。
“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是江汉平原人民饮食的完美写照,丰富的物产意味着丰富的食材。沔阳三蒸虽然以粉蒸肉、粉蒸鱼、粉蒸青菜为分类,但细分到每类,已经发展到“无所不蒸”的特点。
正在讲解沔阳三蒸做法的李和鸣是沔阳三蒸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沔阳三蒸烹饪已40年有余。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潼 摄
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进沔阳三蒸博物馆时,沔阳三蒸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和鸣正在演示沔阳三蒸的经典做法。这位头顶“中国烹饪大师”“仙桃市烹饪协会会长”等众多头衔的传承人,做“沔阳三蒸”已经40余年。
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被置于砧板上,李和鸣手起刀落间,五花肉已被切为薄厚均匀的肉片,随后的调味、上粉、入笼一气呵成。看似简单易学,其实,从选材到调味、上粉各有乾坤。
沔阳三蒸以“粉蒸”为特点,主要分为三类,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代表品种有粉蒸肉、粉蒸鱼和粉蒸蔬菜。图为沔阳三蒸代表性传承人李和鸣将上好粉的五花肉摆放在笼屉中。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张潼摄
李和鸣介绍到,蒸菜的调味根据不同食材的特点,一般采用淋、醮、拌、烩等方式为主。其中,淋、醮多用于肉类原料。而上粉则更加讲究。蒸禽畜类要用五香熟米粉,即将籼米洗净控干,与八角、丁香入炒锅共同翻炒,待籼米微黄后盛出,再磨成鱼籽大小的粉粒。蔬菜类、水产类则要用比五香熟米粉更细腻的生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