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保区域发展平衡

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湖南要实现“过渡”,保证区域发展平衡,必须先打好脱贫攻坚战。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扶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作出扶贫“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重要指示。此后,“精准扶贫”成为人们热议的关键词。3年多来,湖南开启了湘西扶贫新征程,并探索可复制的扶贫经验。

走进十八洞村,从前3.5米宽的进村小路已经升级改造成6米宽的柏油马路,全村225户,家家门口修了石板路,户户通了自来水,农网改造也已全部完成。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完善,全村提前退出贫困村行列。

十八洞村委第一书记石登高告诉记者,2014年年初,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精准识贫”:从225户939名村民中,筛选出真正的贫困户、贫困人口。

湖南省把“精准识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奠基石”,通过识贫、校贫、定贫“三部曲”,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找出来,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帮扶。

从2014年开始,湖南探索“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发展路子。

在湘西,产业扶贫立足当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当家产业,挖掘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转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等靠要”思想。

2016年,湖南省扶贫攻坚首战告捷。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5万人,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武陵源区和洪江区两个省级贫困县(区)脱贫摘帽;51个贫困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贫困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创新驱动”提升经济竞争力

在长沙西二环东侧,火热的建设工地上竖立着一块倒计时牌。这里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首开项目和区校合作的示范工程。这个中南大学与岳麓区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项目总部,建成后将是依托高校、融合城市、创新发展的“科技之源”。

日前出台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要围绕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目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策源、以成果转化为主线,以大学科技城品质提升工程为引领、以校地合作创新工程为支撑,实现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四位一体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表示,目前3家透明计算产业化公司已签署入驻协议,45个产学研项目即将入驻。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部基地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上市公司15家以上;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3000人以上;培育3至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集团。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大学视察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如今,中南大学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已从重金属冶炼行业辐射推广应用于重金属采选矿等其他行业,4年来新增应用企业约120家,总应用企业已超过150家。

湖南具备将沿海产业优势与内地科研优势结合起来的区位优势,具备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竞争能力的“区位红利”。近年来,湖南着力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长沙、株洲、湘潭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此后,湖南省连续推出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关于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时至今日,这个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的长株潭城市群,汇集了湖南省60%的创新资源、70%的创新成果、6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据统计,2016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859.2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出GDP增速8.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说:“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是把‘一带一路’区域定位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是湖南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要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加快实现。”

(本报记者龙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