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离东京,写尽中州盛日梦

李清照后期作品涉及开封的,被后人称为“怀京洛之作”。其中《金石录后序》作为一篇传记性的学术序跋,涉及开封内容较多,有较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词作《永遇乐·落日熔金》中写道:“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同是元宵节,临安望汴京,凄楚无限,怀恋无限。

李清照的开封岁月,是一座城市的好年华与一位词人的好年华的相遇。

来开封时,李清照是天真烂漫的6岁小女孩,离开开封时,她是20多岁的成熟少妇。虽有世事变故,“幸生来英豪阔大量”,她依然个性鲜明自信,又增加了深沉。

最后要补充一首李清照南渡后的代表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南渡后,保留北方文化优点基础上,又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委婉,文字中出现一种慢和堆叠。开头七个连句,男性绝写不出来,它是纯粹的女性化表达。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情境,拿过来就是现代诗,和当下新诗没区别。“怎一个愁字了得!”全然口语。李清照把从前文法破坏掉,把古典诗的文法,转成了最口语化的文法形态。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其中一座山以李清照命名。她过世九百年后,没变成天上一颗星,变成了星上一座山。

作家巴斯马诺夫在自己翻译的《李清照<漱玉词>》“序言”中道:“继柔美的萨福之后,不仅中国,而且世界古代和中世纪诗歌史,恐怕都不曾有一位女性可与李清照相比。”

李清照素描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神”。

爱喝酒、爱打“游戏”、爱逛古玩市场,乖乖听爸爸的话,让老公乖乖听自己的话,连苏东坡都敢批评,女神真性情。

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词坛婉约派宗师,“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推幼安称首”。清·沈谦《填词杂说》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她和夫君赵明诚的关系如同知己,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很少见。赵李之恋,极具现代感。

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女性观点”的代表。她的词来自她的生活,诗词中的表白,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直接表白。

她的某些词作,把从前的文法破坏掉,把古典诗文法转成最口语化的文法形态,现代感很强。

李清照外貌,史书无载。新婚时她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敢与鲜花比美。她31岁与赵明诚偏居青州时,有幅画像,赵明诚题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这些文字透露出的信息,李清照应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美女。

或许,她的美,是大气夺目甚至略带坚硬感,因为她太重,她比绝大多数女人都要重,重到没几个男人能接得住,想接得住,也要耗尽力气。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