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走进国家一级博物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感受这片热土上的红色革命风情。

1922年9月初,中共湘潭区区委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来到安源,考察发动安源工人罢工、与粤汉铁路工人罢工相呼应的可能性。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商定了斗争纲领和行动方案,决定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基本口号,以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组织团体为目标,向当局提出17项合理要求。9月14日零时,罢工开始,工人如潮水一般涌出矿井,高呼“罢工!罢工!”

9月16日上午,当局和戒严司令以请工人代表去商量解决办法为名,邀约刘少奇去戒严司令部,武力胁迫刘少奇下令复工,刘少奇断然拒绝,并严词驳斥。各处工人闻讯,纷纷赶来保护刘少奇。数千工人将戒严司令部所在的矿局公事房团团围住,呼声如雷:“谁敢动刘代表半根毫毛,我们就要打得路矿两局片甲不留,让路矿两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最后,当局终于被迫派全权代表与俱乐部谈判,三方代表正式签订协定。史称这场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

纪念馆内还保存着刘少奇和李立三等俱乐部负责人合写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创造世界一切的,惟我劳工;被人侮辱压迫的,惟我劳工。世界兮我们当创造,压迫兮我们须解除。造世界兮除压迫,团结我劳工。

吹响秋收起义的号角成为中国红色版图中的靓丽名篇

张家湾,萍乡市安源区的一个偏僻小村。就是在这个小村庄,毛泽东召集了著名的军事会议,吹响了秋收起义的号角,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从此载入史册。

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还是当年的模样,座椅已经斑驳,褪了色的会议条幅仍在风中飘扬,搪瓷茶杯似乎还冒着热气,空气中还弥漫着当初伟人们在此运筹帷幄时的紧张气氛。这是一道已然冷寂的红色风景,就是这道风景乃至以后千千万万道这样的风景,绘就了繁花似锦的当代中国。

在“万里云烟齐到眼,九天日月可摩肩”的武功山脚下,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衣冠冢坐落在苍山绿水之间。这位从四川贫苦农家走出来的军事俊才,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为民求解放不恤身躯的诺言。青山有幸埋忠骨,至今,我们仍能想象当年战事的惨烈。在红色安源推演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之后,毛泽东和他的同仁已然掌握了中国的走向,并最终带领中国迈向了寻求独立富强的壮丽通途。

据《萍乡军事志》记载:1927年8月中旬,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特派员、湖南省委常委的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根据湖南省委的决定,将中共安源特别区委改组为市,组织行动委员会,为秋收起义做准备。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打响,经过多日奋战,起义部队遭受重创,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毛泽东率部被迫转移,在安源组建的官兵分散编入各连队。10月初,部队到达宁冈县,从此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虽然仅在安源逗留数日,但在这里叩问先烈、拜会伟人、谛听往事,愈来愈同化为安源的一份子,仿佛我们也曾擎旗冲锋在前,为民生与民权奋勇战斗。如今,安源已融入红色旅游的经典线路之中,与井冈山、韶山连为一体,成为中国红色版图中的靓丽名篇。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