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刘立东 照片_副本

2016年6月,海南文昌发射基地,为备战“长七”火箭首飞任务,刘立东(右一)与同事奋斗一整晚后坐在地上休息。本人供图

勇于创新 从“0”到“ 1”没有不可能

九年兢业铸箭,3000多个日日夜夜,刘立东负责和参与“长七”火箭研制过程中76项地面试验工作,带领小团队完成1200余份文件编制和晒蓝,下发图纸和模型47套,为“长七”火箭的发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

在“长七”火箭的研制过程中,刘立东敢于创新,提出我国首个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火箭的总装出图实施方案,打通了火箭三维设计—总装链路,大大提高了研制效率。

对此,刘立东认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完成从二维图纸时代到三维无图纸时代的过渡,是科技发展的要求和必然,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应该说,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火箭是我们整个数字化设计师团队的集体智慧,我只是在大的方案基础上拿出了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措施。”刘立东说,虽然从一开始就存在挑战,但是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在提高效率、减少问题、缩短流程、优化传递链路等方面存在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切没有不可能,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摸着石头过河”。“过程是比较艰辛的。”在刘立东看来,这项源起于国外军工行业的设计技术,在国内经验的积累和应用上一直比较薄弱,并未有成熟的模式经验可资借鉴。

“在‘长七’火箭全面采用之前,也有其他型号应用过,但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化设计和制定。”刘立东认为,全三维数字化设计要真正应用起来,就要面临制定一套适合火箭研制的流程管理办法和标准体系,而这也成为了刘立东必须要攻克的堡垒。

“举例来说,更改标记如何处理,以前二维图纸可以在蓝图上留有更改标记,后面的生产人员一看就很清楚直观。但三维标记更改怎么办?这就需要既能满足现在的使用习惯,又能在新工具、新流程中合理地纳入进来。”刘立东实践摸索中学会两条腿走路,既研发技术,又探索标准,最终将一整套流程、制度制定出来,弥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如今,通过几年的创新探索,无论是顶层设计大纲,还是每个单机模型的验收,刘立东都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且通过三维总装设计,成功解决了二级发动机与一级氧箱前底阀门间隙过小等几十项不协调问题,在打通三维设计和三维总装链路的同时,完成了实现数字火箭的“最后一块拼图”。

作为我国首型采用全三维数字化手段设计的火箭,无论在设计、制造阶段,还是试验、装配阶段,“长七”火箭都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高速度的大幅提升,完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更新换代。

而今,由刘立东设计的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式和经验已经相当成熟,并已上升到行业集团级标准,被推广、普及开来。刘立东说,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总结起来就是“形成了经验,建立了流程,减少了问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