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总共开展了十二轮巡视,巡视了277个单位党组织,先后完成了对省区市地方、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和中管高校的巡视全覆盖。

这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5月第一轮巡视正式启动,到2017年6月最后一轮巡视反馈结束,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的目标。

实现对地方全覆盖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2013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用“四个重要”强调了巡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年5月17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强调,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10天后,中央第八巡视组进驻江西省开展巡视工作,标志着十八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正式开始,总共10个中央巡视组对内蒙古、江西、中国人民大学等10个单位开展巡视,巡视模式被称为“常规巡视”。

4个月后,中央巡视反馈情况首次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主要媒体向社会集中公布。中央巡视组“不留情面”“严厉辣味”的措辞风格立即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2013年10月28日晚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时任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2013年11月5日,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证实,廖少华严重违法违纪案,就是巡视中发现的案件。

这也是首个由中央纪委确认被中央巡视“利剑”斩落的中管干部。

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在此之前启动的十八届中央第二轮巡视,对6个地方、两个部门和两个企事业单位展开巡视,由此揭开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盖子,随后,山西多名省部级干部被调查。

2014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召开,首次提出要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专项巡视”。

“专项巡视是巡视模式的创新,以问题为导向,更能发挥巡视监督的效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同年,中央巡视组增加至13个,开展了3轮巡视,对2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常规巡视,对19个部门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巡视。

其中,十八届中央第四轮巡视结束后,中央巡视组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巡视全覆盖。

实现对国有骨干企业全覆盖

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金融机构全覆盖,是整个中央巡视全覆盖整体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目标在2015年相继实现。

2015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王岐山指出,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力度,探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项巡视,实现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

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央巡视组就巡视了两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到了2014年,中央巡视组又巡视了10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其中,2014年11月27日,中央第五轮巡视启动,十三个巡视组进驻了包括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在内的9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为了确保2015年年底完成对中管央企全覆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创新方式,探索开展了“一托二”的分类专项巡视。因此,2015年前两轮巡视,中央巡视组借助“一托二”的分类专项巡视,完成对其余4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巡视,实现了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全覆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