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在相互成就中延续

说起2003年3月10日的一则新闻,很多香港居民仍然记忆犹新。当香港无线电视台播报出威尔斯亲王医院有7名医生、4名护士出现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消息时,谁也不会想到一场灾难性的疫病正在凌厉袭来。

1755人感染、296人死亡,非典的冲击波瞬间将香港拉入恐慌中,平时喧闹的中环成了“倒着走都不用担心碰到人”的光景,而香港的失业率急速攀升至8.7%。

“假如特区有困难,例如在医疗物资及防护器材的供应等需要内地协助的话,中央一定会全力支援”,同样紧缺抗疫医药物资的内地伸出了援手,其后“个人游”开放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签署了。救急与救困、输血与造血,陷入极度困难的香港经济短时间内硬是被拉了上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香港立时行动起来,震后不到30分钟,香港红十字会拨出50万元人民币驰援灾区;不到8小时,特区政府向立法机关申请紧急拨款3亿港元赈灾。95%的香港居民捐款,援建资金累计达百亿港元,亲赴灾区的义工达2000人次,8年再造、山河重整,今日挺立着的汶川,倾注了多少香港同胞之情!

一系列的互助行动和举措共御天灾、消弭困顿,两地的合作热情持续升温、合作机制不断升级。

2004年10月至2015年11月,CEPA的10个补充协议、2个子协议陆续签订。

“CEPA大大加强了香港与内地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关系,大大促进了两地贸易及投资便利化,共商共赢,互惠互利,前所未有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让两地的开放与合作达至新高度。”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署长甄美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因为CEPA,内地对香港开放了153个服务贸易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6%;因为CEPA,香港十家律师事务所得以在内地以合伙方式联营;香港的医疗服务提供商在内地设立26家医疗机构;因为CEPA,港产片不再受配额限制,香港方面可以控股合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港资旅行社可以独资运营。

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合作由点及面、由线成片,两地在深度互通互融中书写着20年来携手走向繁荣发展的魅力篇章。

2017年6月9日,香港恒生指数再度突破2.6万点。中环某证券公司,坐在电脑前的资深股票经纪人刘先生轻松怡然。“1998年我就来了香港,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动摇过信心。香港的经济有底气,内地的经济够蓬勃,向好的趋势不会变。”

翻阅经济的“晴雨表”,从香港金融市场20年来的变迁之路上找寻发展的足迹,更能清晰、直观地感受两地合作之力度。

20年,港股市值由3.2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增长近8倍;上市公司数目由619家增至2000多家,增长近3.3倍;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由83家增至1013家,占全港上市公司总数50.4%、港股市值的63.7%。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2015年7月,香港与内地基金互认;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2017年5月,债券通获批。

“炒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对记者说,“我们常说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20年前香港只是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一国两制”成为“香港金融业过去和未来繁荣发展的基石”。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