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那些携手走过的路、一起铸就的精彩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回顾来路、眺望前程,我们携手同行,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梦想从脚下汇合延伸

再过几个月,一条钢筋水泥织造的“梦幻丝带”将在伶仃洋海域轻舞飞扬。

从内地到香港,从香港到内地,就像从城市的一边到另一边,特别是粤港澳的人们,开始沉浸在这种“同城”的乐趣中——昔日的想象成真,两地的血脉相连在全新的时空图景上实体呈现。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钢结构大桥、拥有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大桥,正是构筑这时空图景的重要一环。

基于合作不断加强的过去、正在深化的现在、继续提升的未来而催生的港珠澳大桥,既是密切合作的地理坐标和物理样本,也恰是衡量、体现内地与香港合作再攀高峰的标尺和标杆。

从共同组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到共同成立三地政府联合工作委员会,紧密沟通一以贯之。面对三地法律法规、工程标准各异,友好协商一以贯之。“进度服从质量”“就高不就低”,共识达成,精彩纷至沓来。

作为首个连接粤港澳三地及由三地“共建共管”的跨境运输基建项目,港珠澳大桥在极险、极复杂、极具挑战性的施工环境和要求下,创造出“海底穿针”多项工程奇迹,打造出世界唯一深埋隧道,填补了多个“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

因加深合作而成的跨境基建项目,还有广深港高铁。一个例子饶有意味。高铁内地段和香港段由跨境隧道连接,高铁内地段项目隧道为“单管隧道”设计,而高铁香港段按香港消防条例规定,南向和北向两线必须采用“双管隧道”设计。

如何接驳?两地的工程团队坐在了一起。头脑碰撞、智慧交响,经过多次分析研判、多次技术会议和专家评审,一个“双管变单管”的连接器构想成形,跨境隧道以一端双管、一端单管自然转换、无缝接驳的方式一体建造,高铁香港段自此汇入国家2万多公里的高铁网。

相距2200公里的北京与香港在基建项目上的合作同样多姿多彩。

“可以用‘情投意合’来形容。”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如是感慨。4号线、14号线、16号线,北京的地下世界里,一条条融合北京元素、香港特色、国际标准的地铁线尽显现代气质、艺术气息和人文关怀。

在深港陆路口岸,人们更是深切体会着畅行在两地之间的便利,用匆匆步履、滚滚车轮为20年来的演进作证。

1997年深圳口岸年出入境人次仅有6100万,2016年增长至2.39亿人次;1997年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仅有380万辆(架、艘),2016年增长至1580万(架、艘);原来通关可能要排队一天,现在只需5分钟,跨境学童自助通关快时只需要3秒。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