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绿色发展

5月26日,以“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为主题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马云、马化腾等业界顶级企业家连续第3年因为大数据聚集在“多彩的贵州”和“爽爽的贵阳”。“贵州这个地方,以前但凡有点本事的人都想着往外面跑,现在全世界最优秀的人都往贵州跑。这是令人惊奇和值得称赞的转变。”马云说。正因为有了绿色的天赋,贵州一举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新高地,相关产业产值正以每年近千亿元的速度高速增长。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曾因为条件差、底子薄,长期苦于找不到适宜的发展之路。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力保护和发展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用足生态优势推动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走出了“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发展新路。

2月3日,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共21万名干部职工,连续第3年在春节上班第一天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通过种植纪念树等方式,仅2016年全省就有1368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栽种树木5600万株。自2000年以来,贵州已连续16年实现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以上。2016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6.6%。同年全省林业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绿色经济进一步壮大。由省林业厅牵头实施的7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111个、农民合作社87个,从业农民超过5万人,实现年总产值35亿元,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大生态成为贵州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大优势。截至去年底,全省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节能环保型的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今年一季度,贵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4.3%,87个大数据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20亿元。

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贵州布局优势产业和招商引资的生态优势,贵州用自己的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底召开的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势利导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县域经济。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绿色毫无疑问仍然是“四个经济”的主色调。

奔向绿色小康

6月9日下午,贵州省黔西县洪水镇洪水中学初一(2)班教室,老师李厚明正给学生讲解“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附近的解放村,清澈的洪水河静静流过,整洁的农舍和翠绿的茶园、芳香的果园相映成趣。解放村以前是个连路都不通的贫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800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解放村以此为契机设立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委员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服务中心,在保留原有山村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全村年人均收入也超过了1.5万元。

贵州省委省政府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守民生情怀,绿色和生态成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生态美、百姓富的小康道路也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了特色产业布局的高度和幸福生活的温度。2016年,全省确定20个县(市、区)开展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5个镇列入全国特色小镇;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798个。与重庆、湖南接壤的“黔东门户”铜仁市万山区,按照“绿色发展高地”的目标全力打造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山水园林城市,2013年以来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规划绿色产业体系,通过对废弃的贵州汞矿遗址进行整体连片开发建成全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形成了东有凤凰古城、西有朱砂古镇的格局。一度面临转型的万山区,2016年旅游收入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贵州之贵,贵在丰富的能矿资源,贵在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在独特的民族文化。”良好生态环境是贵州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更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省委省政府坚守民生情怀,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为文化添彩,依托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家园,让居民在山水绿影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寄得了乡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