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师生比要高,学生才能够充分地跟老师一起研究、学习;
第三,管理部门应只管大方向和提供支持,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好的条件,让他们按照教育的规律去发展,没有多干预。
在我任期那几年,南科大的管理队伍很精干。如果我们的管理部门多,人也多,又有权,他们的很多意见可能都出于好意,但他们的干预往往就把事情搞坏了。
好的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就是要让好的老师和学生,充分接触,按认知的规律发展。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块土地,如果没有人去干预,让它完全纯天然发展,几十年、几百年它就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如果有人干预,想把它培养成自己以为好的一片树林,那片树林一定不会长得好。
澎湃新闻:或者是千篇一律。
朱清时:办好研究型教育就是这样,有好的教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做研究、学习、交流,管理部门提供支持但不干预教育。
我对这三条为什么有把握呢?因为西南联大就是这样的。西南联大身处战乱中,就是靠这三条——好老师,高的师生比,没有什么行政干预,办学仅仅七年就成为中国高教的高峰。我就想,我们在新时代应该重试一下西南联大的这种做法,何况我们还有比他们好得多的物质条件。
澎湃新闻:从2009年到现在,您认为当时看到的问题现在是否有发生改变?
朱清时:还是一样。我觉得南科大这五年,很幸运顺利地结束了,我们是连跑带爬把五年做完的。我最初也不敢想教改实验班学生有这么好的结果。因为当初社会上说这些学生是实验的小白鼠,要为教改实验牺牲,这是当时我最大的压力。最后他们的结果都很好,受欢迎,说明他们也是这次教改实验的赢家。
不仅如此,由于教改实验班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都不全,还有几个教师上同一门课的事,这些都是不足之处,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有一批好的老师,师生比高,学生能够充分地跟教师一起做研究、学习。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前面说的三点确是教育深层次的规律。
我不久前刚跟他们回来的十几个在深圳团聚了一次,这些学生请我吃饭,家长也都来了。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没有国家认证的学历文凭,你们现在感到有困难没有?他们说没有,他们都没有感到有什么困难,反而是因为他们是南科大的毕业生,到什么地方去都受关注。
谈扩招——
“扩招有利有弊,中国教育要多元化发展”
澎湃新闻:您到南科大之前写的信里面,提出要遵循“小规模,高水平”的办学宗旨,事实上您在中科大的时候,大家一直称赞您当时抵制了扩招的趋势。请您谈谈坚持小而精办学的原因。
朱清时:其实原因很简单,质量要有保证,师生比一定不能太低。当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不够的时候,扩招肯定会使教育质量下降。
1998年前,我只搞过科研,对教育并不熟悉。刚开始中科大也跟着扩招,扩招得不多,我们当时从1400多人扩到1800多人,已经看出扩招的问题。
首先课堂学生人数要增加,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差了,老师就像做报告一样;
第二,教学实验安排不过来了。按照原来的规模,每个学生的实验都排得很好,扩招了一些之后,就发现安排不过来了。你要保证原来的实验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扩大教学实验室,还要增加老师。而这两个都没做到的时候,扩招学生就导致实验教学水平下降;
第三,后勤设施也有问题。那时候都是大澡堂,发现浴池不够用了,食堂也开始有点拥挤。图书馆也不够。
我们那时认识到,如果教师队伍、实验设备、食堂包括图书馆没有增加,扩招会使质量下降,我们就赶快停住了。
澎湃新闻:当时的扩招是为了解决中国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问题,现在也造成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学质量下降、文凭含金量不足。您觉得我们现在怎样去化解扩招带来的不好的结果?
朱清时:支持扩招的人认为,它对提高一般劳动者的素质有利。扩招一下子把读大学的人数增加了好多倍,其实这是双刃剑,有利有弊。
利的一面是什么呢?这么多人都上大学,他们就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更容易适应现代生活,容易把事情干好;但是这么多人大学毕业,他们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找不着工作就不满,不利于社会稳定。然而,如果他们退而求其次,愿意做低收入的制造业工人,利的一面就效果显著了。
去年美国的大选使大家大吃一惊,后来才知道美国的经济不景气,美国的制造业大量朝中国这些地方走。为什么这样?据说是因为用较低工资在中国容易找到大量上过大学的人来当工人。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总体发展看,扩招的主要弊端是使精英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困难。
当教育资源比较浓缩的时候,素质好的人才在浓缩的教育资源之下,就容易成为顶尖的人才;教育资源稀释后,素质好的人才拔尖就变得很困难。
过去中国的大学生很少,但出了很多拔尖人才;近几十年我们的大学生增加了很多很多,拔尖人才却难出现了。这就是钱学森之问啊!
澎湃新闻:那要怎么解决呢?
朱清时:中国教育要多元化发展,就是要办不同类型的教育,精英教育要重视,大众教育更要重视。
大众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规模可以大。美国的社区学院就是这样,哪怕你来学会一点修车、裁剪衣服、做饭也行,他们不需要浓缩的教育资源;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科学家、工程师和拔尖学者,很需要浓缩的教育资源。
国家需要的一流科技人才和其他拔尖学者其实不多,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可以通过大众教育培养。其实拔尖人才应该既包括一流科技人才和其他拔尖学者,也包括顶尖的劳动者。
教育要多元化,要办多种多样的大学,那就必须每种大学都平等,都要重视,不光经费上重视,且所有方面都要重视,包括行政级别也是。研究型大学是副部级,职业技术学院只是副厅级,这就是很强的导向。
澎湃新闻: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要分开办。
朱清时:对,要分开,教育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