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默认标题

  明窑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制作陶器 白永光 摄

“14岁开始学艺,40岁当厂长,25年厂长。”何良法是湖北省蕲春县管窑镇手工制陶技艺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今年70多岁的他见证了上个世纪管窑镇制陶产业的繁荣与衰落。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一直都是民间使用的日用器具。位于湖北省蕲春县境内的管窑镇,就是一个以烧制陶器的窑命名的乡镇,这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小镇,依托当地赤西湖底丰富的陶土资源,居民世代以制陶为业,鼎盛时期有上万名制陶工人,是知名的“陶器之乡”。

透过管窑镇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窑李家窑厂窑架上“洪武二年”的墨迹,可以追溯这里的制陶历史始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经几百年历史沉淀和代代相传,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堪称一绝。

图片默认标题

  等待烧制的陶器 白永光 摄

何良法告诉记者,自己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从小就开始学习制陶技艺,40岁成为一家窑厂的厂长,当年他的厂子主要生产坛、罐等日用陶器,效益非常好,后来随着塑料、玻璃器具的盛行和市场化运作的冲击,厂子慢慢不景气。何良法说:“塑料制品代替后,厂子慢慢不景气,2000年基本停产,技术工人都走了。”

何良法说,眼看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产业慢慢衰落,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让何良法感到高兴的是,近几年管窑镇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扶持陶产业,着重打造特色陶文化小镇,于是他和家人一起成立了湖北明窑陶艺有限公司,成为管窑新时期的第一家陶企。何良法说:“2013年,政府这边提起,是不是这几个厂几百年就完了,工人在全国各地都搞的很好,都是骨干分子,他们每年春节回来,和我说是不是我们自己也搞,我出去考察学习了,后来我就自己注册了明窑公司,县里镇里领导都非常支持,我们集全家之力基本把厂办起来了。”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