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支书郎吉正在介绍村里建设绿色蔬菜基地的情况。新华社记者魏兆阳摄
流转土地的群众实现了增收,而根据流转协议,基地用工优先考虑村里人,村里优先安排贫困户。据统计,去年基地共支出劳务工资100多万元,吉绒村人均增收2165元。
高原光热条件好,早晚温差大,种出的蔬菜口感好、销路好。老盛领着记者走进一间大棚,里面满是红红的小番茄。“这里一年两季,一亩地能产1.2万斤,每斤在当地能卖到10元,到成都的超市要卖到18元呢!”
“基地要发展,百姓要致富,最关键还要靠党和政府!”老盛说,这几年,当地党委政府给了公司巨大的支持。周边的基础设施是浙江省和成都锦江区援建的;这几天,政府还在帮助他们打井,准备进一步扩大大棚规模;还要成立相关村子和企业的联合党支部。
老盛的基地,是四川藏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当地因地制宜重点打造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带,仅甘孜州“十三五”期间就要建设3个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带,由此逐步改变藏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现代科学技术的注入,更是让高原上“沉睡”千年的光热资源,转化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星星之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