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盛夏,总有大批游客前往彭水阿依河漂流休闲避暑。卢进摄
大生态区:践行绿色发展
旅游业、特色农业成百姓致富好路子
大都市区是经济主战场,大生态区则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子。近年来,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彭水以“旅游+”战略为牵引,推进旅游产业化,城旅、农旅、商旅、文旅等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气温的回升,彭水阿依河景区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热潮。每到盛夏,到凉爽的阿依河漂流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甚至“一票难求”。2016年,彭水接待游客量从4年前的554万人次增加到17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6.6亿元提高到74.8亿元。伴随着景区的火爆,郎溪乡村民汪明刚也捕捉到了新的商机。
曾在北京打工17年的汪明刚,学成种植技术后,2013年回到家乡,选择了在阿依河景区大门旁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他从附近农户中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葡萄、草莓。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他的种植园远近闻名,葡萄、草莓供不应求,每年收入60余万元。
种植园的兴旺,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用自家住房改建农家乐,还吸引了五六十个村民就近务工。记者见到63岁的廖秀珍时,她正在葡萄园中忙碌着。“没想到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有工作找上门,每个月工资还能有1000多元。”谈到当下的生活,几乎没迈出过家门的她笑得合不拢嘴。
地处三峡黄金旅游带上的巫山县,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彭水一样,立足本地实际和功能定位,该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
“以前,游览巫峡、神女峰只能通过坐船和步道仰望。”巫山旅游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李正毅介绍,从去年起,游客可在柳坪游客中心乘坐电瓶车俯览。近年来,巫山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思路,着力提速神女景区建设,预计今年底神女景区南北环线将全线贯通。届时,游览神女景区全线至少需要2天的时间。
时至今日,巫山旅游产品不仅开始由以往的过境快游,向腹地游、深度游转变,还结合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在旅游道路沿线、城市近郊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打造特色民宿酒店,增加经营收入。
春风一至,巫山曲尺乡长江两岸李花竞相绽放。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旅游,巫山还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在该县曲尺乡30公里江岸线旁,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脆李和纽荷尔脐橙。村民李隆清家里种了8亩脆李,2亩脐橙。他告诉记者,今年光是果树这一块的收入都能达到10多万元。闲时他还用农用车帮人运点货物,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大生态区重保护,但也不是完全不发展工业。”重庆市经信委园区处处长李忠云介绍,区域要发展,还是要靠产业带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立足“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思路,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工业项目。经过3年多的优化布局,目前,全市除渝中区外,各个区县都建设有工业园区。只不过大生态区内工业园区在发展中,更加重视生态与工业的融合发展。
如在彭水,近年来重点推进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态农林资源精深加工、特色轻工四大产业集群提速发展,引进太极集团打造百亿级健康食品产业园,“太极不老泉”饮用水远销中国香港,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