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编钟调音师 刘佑年

  武汉工控艺术制造有限公司编钟调音师 刘佑年

这最后的打磨,没有什么现代科学仪器够帮得上忙,既要保证音准又要不失编钟特有的清越悠扬的音色,这细微分寸的拿捏全在调音师砂轮下的毫厘之间。为了这毫厘的精准,刘佑年如同苦修禅功一样,熬练三十年,经历了几千次调音校准。

这是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考古发掘珍贵的现场画面。当年20多岁的刘佑年有幸在博物馆第一次听到了那套古编钟的现场演奏,中华雅乐的魅力让他至今不能忘怀。

古代,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为帝王诸侯奏响。民间百姓甚至对这样奢侈贵重的乐器闻所未闻,更别提亲耳聆听了。编钟工匠的手艺也是皇家秘密,宁可失传也不能流落到民间。所以历经千年,编钟制作工艺几乎失传。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研究仿制曾侯乙编钟,让这凝结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智慧的精美乐器复活,让当代普通百姓也能了解欣赏到清扬优雅的华夏正音。

古代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古代编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机缘巧合,1986年刘佑年进入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加入了研制编钟的队伍中。研发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曾侯乙编钟的古代音律变成当代人可以配器演奏的现代音律。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循,一切从零开始。研究所花费了将近十年才研制出了可供当代人演奏欣赏的编钟乐器。可是没想到第一次交付专业的民乐团使用就遭受了严重挫折。

三分之一的钟都被专业音乐人士宣判了死刑,这让已经研究攻关了十年的刘佑年深受打击。

经过专业音乐人士的点拨,刘佑年才明白一个简单的乐音中包含了许多细腻丰富的音元素。可是怎么才能让厚重的编钟实现完美的乐音呢?刘佑年想起年轻时第一次听到曾侯乙原钟那种震撼的感觉。他和同事们再一次申请重新考察研究曾侯乙原钟,寻找灵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