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是盛行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宫廷乐器。随着历史朝代更迭,秦汉以后编钟的铸造工艺渐渐退化、失传。1978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惊艳了全世界,也让当代人第一次领略了2400年前国宝的风采。为了重现这古老的中华雅乐,20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仿制曾侯乙编钟,让沉寂千年的编钟在当代舞台上复活。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亲手复活编钟的铸钟工匠——刘佑年。

古音新韵 良心铸钟

  古音新韵 良心铸钟

在武汉市郊这座偏僻的小院里,工人们正在以传统的方式生产古老的编钟乐器。一口编钟制作完成需要22道工艺,其中最难、也是决定成败的一步就是最后的调音。这道工序刘佑年已经做了30年。

编钟调音是通过打磨编钟内壁的形状、薄厚来实现的。看起来朴厚沉重的编钟体,其实是一个制作上精妙的共鸣腔。腔体上的各个部位与乐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准、音色、余音的延时长度等多项音指标错综交织,共存于编钟内壁中。而作为舞台演出乐器,编钟对音的要求极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