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17-04-18 16:10:36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刘卫东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中国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旗帜和主要载体,也是我国推动世界经济治理改革的尝试。该战略源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两个倡议:9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总书记提出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总书记提出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2013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一带一路”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328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经过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2016817日,中央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八个推进”,并强调以“钉钉子”的精神把“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在国际上产生着愈来愈广泛的影响。不但沿线国家普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而且一些处于观望或视而不见的发达国家也已开始重新审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并计划撕毁多边贸易协定,使经济全球化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趋势。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承担更为重要的历史责任,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发动机,以及推动经济全球化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笔者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讨论经济全球化的机制与局限性,并从推动经济全球化改革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倡议,将为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哲学思维,为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亮起一盏航灯。

“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统筹国内外形势变化制定的长远、重大战略,是我国发展到特定阶段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总体上看,无论是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及其转型升级的需要,还是当前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对我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需要,都要求我国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更多地从全球视野去思考问题、谋划资源配置。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中国梦”;也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0年来,全球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其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看似包罗万象,但其核心现象是在制度、经济和技术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正在被塑造成为一个紧密的社会经济空间,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愈来愈强。其突出特征是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具体表现是全球贸易增长快于生产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快于贸易增长、跨国公司数量和势力不断上升、生产方式转变(特别是零部件“外包”日趋流行)导致了紧密的全球生产网络等。从结果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曾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1970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了3.16%,总规模增长了3.47。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剧了世界各国(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其中大量发展中国家获益较少。在发达国家内部,大公司及其高管获益最多,基层民众获益少。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根据扶贫慈善机构乐施会(Oxfam)的研究,2016年占全球总人数1%的富人群体所拥有的财富超过其余99%全球人口财富的总和。因此,如何在推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避免贫富差距继续扩大,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借助全球化的力量,近40年我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1978年,按当年汇率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1.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4.9%),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5%2015年,两个数字分别已上升到15.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20%)和13.8%。相应地,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同时,我国还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4%。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保持在30%左右。如此庞大的经济体(2016年为11万亿美元)必然是塑造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伴随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新政”落地,国内外不少媒体纷纷炒作“中国领导世界”“中国引领全球化”等话题。但是,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我国如何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经济治理、承担好应该承担的世界责任,是需要仔细研究和妥善处理的,也是需要创新理念和实施平台的。

尽管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仍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之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百年尺度看,近40年我国的经济崛起是100年来世界经济格局最大的变化,也是300年来世界格局变化中屈指可数的重大事件。根据经合组织原首席经济学家麦迪逊的估算,18世纪初我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接近1/3,在新中国成立之时该比重降至4.6%,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也只有4.9%。经过近40年的奋斗,按麦迪逊的计算方法,我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升至20%左右。以重回世界强国作为参照系,我国当前的位置犹如爬山到半山腰。一方面,每向上一步都是艰难的,容不得懈怠;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放眼世界。

此外,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体系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首先,我国为取得的经济增长成就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湿地消失、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资源环境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刻不容缓。其次,从经济系统看,我国进入了“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高投入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转向依靠创新活动、更加重视国内消费拉动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都意味着经济活动的空间重组,特别是全球尺度的空间重组。也就是说,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从全球尺度去谋划、在全球尺度上去配置资源才能实现。事实上这种空间重组已经拉开了序幕2006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数十亿美元迅速攀升至1700多亿美元(不含金融类投资)。保障我国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利益,并让我国的资本全球化惠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合作共赢,需要一个全新的国家战略,一个面向全球的国家战略。

1   2   3   4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