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原则成关键——

推进依法治理

2006年,又是一个春天,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法治浙江建设战略决策。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治为平安建设起到引领和保障作用。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是平安浙江建设重要抓手。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突发事件、服务管理市场经济是全国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浙江都有了可行可信的解答。

突发事件尤其考验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建立健全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五项机制;2008年以来,“三色”预警机制已成为一种有效维稳工作机制;全省普遍建立的社会应急联动工作体系则解决了突发事件处置中责任不清等问题。

在苏村山体滑坡抢险救援等突发事件面前,浙江省的应急处置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推进治安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法治化,成为平安浙江建设的“试金石”。在护航G20杭州峰会期间,浙江省把推行和落实“实名制”作为屏蔽风险、消除隐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寄递、瓶装燃气销售、手机、出租房、农家乐(民宿)、长途客运购票等6大重点行业和领域“实名制”落地落细,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隐患。

打造公正执法司法样板,成为平安浙江建设的“磨刀石”。浙江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执法司法为民,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13年,浙江省制定出台了33项防止冤假错案制度,着力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这一源自于嘉兴桐乡的基层探索如今在浙江基层社会治理中普遍推行。其中,村规民约发挥了大作用。2015年,浙江省组织推动全省28000多个行政村、3300多个社区全面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工作,完成率达100%。

随着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深化和公共法律服务全面覆盖,“依法办事”成为浙江人的自觉选择。

一张网络安天下——

引领智慧治理

54年前那个深秋,“枫桥经验”红遍中国。

那时的人们很难想象半个世纪之后,这一经验会发展出一种叫“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全新社会治理模式,并继续领跑中国。

这一模式,基于一个叫“浙江政务服务网”的网络平台。它覆盖了50多个省级部门、11个市、89个县(市、区)、4000多个政府机构。它规范权力的运行,推进便民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基于这个平台而建。

这一模式,应用于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浙江省政法网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其中,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是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终端最多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全省联网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

这一模式,拓展了平安浙江的社会动员机制,让居住在海岛山区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即使在安吉大山里的村民,仍可通过“平安家园”电视等渠道参与村庄的共建共享,与邻居共护平安,请乡贤共话发展……

作为平安中国的先行区,浙江的探索和实践为“平安中国”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地方经验支撑。

“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