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治理
3月22日,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过去光秃秃的土地上已覆盖了成林的李子树。这里原是石英砂矿,因为多年的开采,地面植被早已被破坏,但通过近3年的恢复,已有了些苍翠的感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率是重要内容,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南川而言更是如此。近年来,该区通过整治非煤矿山、煤矿采空区修复和石漠化治理等手段,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非煤矿山治理:荒土上绿植重现
重庆南川是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上天赐予了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让其在早年的发展中获益良多,也为转型埋下了伏笔。
金花村的石英砂矿属于卢开远,开办于10多年前,设计能力5万吨/年,开采面积近40亩。卢开远坦言,其矿属于湿法加工,对周遭环境影响并不大,但裸露的地表加工时的噪音还是让村民怨声载道。
随着经济转型,主要作为玻璃生产原料的石英砂不再俏销,而且地方政府对于环境的重视持续升温,卢开远有了转型的打算——2014年,按照当地出台的《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方案》,他开始在矿区种上李子、桃子、葡萄等果树,今年可以产出百余吨李子,为其向乡村旅游转型奠定了基础。
卢开远绝非孤例。近年来,南川开始对矿山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是压缩矿山数量;二是逐渐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技术;三是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
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和“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由矿山企业为主体对开采形成的创面进行恢复治理。截至目前,该区实施了来游关、白塔水泥厂附近、三汇汇星、高速公路龙凤山出口等5处废弃矿山的植被恢复工程,面积330亩,推进了7家高速路沿线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共种植苗木6000余棵,栽培藤蔓植物5000余株,播撒草种60余亩,生态环境大为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