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赵晔娇)华立集团在泰国建设泰中罗勇工业园,浙江红狮水泥在缅甸、印尼等地建立生产点,杭州锦江集团在东南亚建设了多个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自2013年中国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后,越来越多的浙商陆续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一呼百应”之势,借东风谋发展。
“千年丝路”再涌商潮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进欧洲经济圈,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超44亿,占全球的60%以上;年生产总值超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0%。
过去,浙江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而今,站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风口,浙江“丝路征途”也以全新姿态再出发。
在浙江义乌安了家的非洲商人苏拉说,“有时我们会将货物送到欧洲再转运到非洲。‘一带一路’联结中国和欧洲国家,这是好事,以后成本可以省太多,利益出来了,就会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中国来。”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浙商也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看好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前景,浙江上峰建材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总投资建设一条日产28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粉磨站项目;在塔吉克斯坦,桐乡优质杂交蚕种“爬”进当地农场;在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内多家浙企开足马力、争赶订单……
千年丝路,再涌商潮,列车的呼啸声代替了悠扬的驼铃声。
2014年11月18日,在义乌,随着一声长鸣,满载着出口商品的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鸣笛开行,奔向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贯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后便成为浙江“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通道。
《2016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合计出口1506亿元人民币,增长18.6%。
“一带一路”助跑浙商国际化
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浙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迅速崛起为中国第一商帮,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创造奇迹无数。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更使得浙江众多优势成熟产业、产能在更大范围进行配置,也打开了其跨国经营新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也实现了较高水平的“走出去”,成为行业领跑者。
“一带一路”国家中,奥克斯空调已成功开拓56个,2016年,奥克斯空调实现6个国家市场占有率第一,16个国家市场占有率前三,同比增长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