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可控制,尾气检测猫腻多

那么,对于尾气排放不达标的重型柴油车,“黄牛”们是如何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通关的呢?

“他们的电脑可以控制。”唐山车主王岩(化名)说,根据他掌握的信息,“黄牛”通常是和检测站工作人员串通,通过调低检测标准的方式帮助尾气超标的车辆通关,“比如说你自己去检,需要达到某个标准才能过,假如你花钱找了‘黄牛’,他会帮你找人,降低标准就能让你过。”

据此前央视报道,虽然现在的检测站都已经配备了高科技设备,基本上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但事实上,人工介入检测过程、关闭检测系统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让车辆年检流于形式的事情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一些检测设备的生产厂家也参与进这个黑色的产业链条之中,央视在报道中指出:“通过在检测软件里设置不同的指令,检测人员就可以按照这些指令来控制车辆的检测数据,这样摆放在外面的检测设备,看起来是在正常运作,其实也只是摆个样子而已。”

“有些检测站软件有猫腻,尾气检测让你过你就过,不让你过就过不了。有的工作人员连探头都懒得往排气管里插,测出来的尾气当然能达标。”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原研究员韩应健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还有一种更大胆的造假方式,叫偷梁换柱。

业内人士称,尾气检测站的个别工作人员拿到“需要关照”的车辆资料后,就会行动起来,具体手法是:用尾气检测合格的车辆多次代替其他车辆检测,并出具报告。

工作人员作弊的手法比较隐蔽,在“需要关照”车辆的检测报告上显示的时间段内,一定会有车辆在检测线上,只是这辆车不是那辆“需要关照”的车,而是已经检测合格的车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代替了别人检测的车主一般也不会发现,因为工作人员在知道这辆车已经检测合格后,会找出种种借口,要求该车重新测试,在检测线上再跑一遍。因为整个过程时间很短,车主往往不会在意,更不会发觉自己在替别人的车做检测。

检测站社会化后谁来监管

“由黄牛、中介代办汽车年检,蒙混过关,这是一个存在时间长、范围广的社会现象。”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表示,“放到大气污染的话题下,汽车年检中的弄虚作假,肯定对空气环境是有害的。”

2014年4月29日,公安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机动车检验机构“社会化”被确定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意见》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与检测站脱钩,自2015年1月1日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全部撤回驻检验机构负责查验机动车、核发检验合格标志的民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主管部门为质监部门。其实在《意见》出台之前,包括四川、黑龙江、江苏、山东、上海在内的不少地区已经先行试水检测机构社会化经营。

业内专家称,在车辆年检社会化改革之后,一些地方的机动车检测站各有“后台”,其实际经营者都是个人。改革之前即已存在的黄牛泛滥、弄虚作假等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并未得到解决。

记者检索近年媒体报道,发现多地车检机构曾被查出存在虚假检测。在佛山车检“窝案”中,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宏强落马前,就为车检站等经营者提供照顾,受贿约124万元;郑州市公安局机动车检测中心原民警高斌多次收受代理审车中介人员钱财共9万多元,甚至要求“车虫”为其购买2700元的血压治疗仪,才帮助检测顺利过关。

北京一名“车虫”透露,很多检测站实为站长私人或企业承包,“检测场造假才能赚钱,检得太严就没人去。”

顾大松认为,在车辆年检社会化改革之后,政府相关部门不能忽视对社会检测机构的监管,“车辆年检社会化是符合大方向的,问题就是后续的监管能否做得更细,相应的配套机制是否完善。”

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陈奕凯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