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梁玉明(小名:王栓),1942年2月出生,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人。1965年入党,1968年至1974年担任梁家河村支书,1974年1月至1975年1月担任梁家河村委会主任。

采访日期:2016年12月27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梁玉明家中

学习时报:您好!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时,您是村支部书记。他到梁家河以后,您与他朝夕相处,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很多接触,并结下了深厚友谊。请您具体讲一讲习近平插队期间的情况。

梁玉明:近平他们来下乡的时候,我是梁家河的村党支部书记。那个时候,农村以粮为纲,村支书就是大队长,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社员苦干,大干,多打粮食,一切工作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

近平他们这些北京知青是1969年的元月17号到的我们文安驿。那天,我们村派了两个生产队的社员,还带着毛驴,赶到文安驿把他们接了回来。

知青都带了很多行李,大包小包大多装的是衣服、被褥,虽然看着挺大,但分量并不重。近平有两个箱子,不算大,有个社员看他的箱子小,以为很轻,过去一拎,结果死沉死沉的。社员说:“呀,这箱子看着不大,咋这么重!里面装了金元宝吗?”

当时我们梁家河大队有两个小队,一个前队,一个后队,也叫一队、二队。回来以后,我们就把这15个北京知青分到两个队。一队住了9个知青,5个男的,4个女的,两孔窑洞就分别是男生宿舍,女生宿舍。二队是6个知青,其中包括近平,全都挤到一孔窑洞里,在一铺炕上睡觉。

他们这些北京来的后生,连我们山沟沟里的灶台都没见过,更不会烧柴做饭。我们队上就派了一名社员负责给他们做饭。过了两个月以后,他们学会了做饭,以后就都是自己做饭了。

相处了一段时间,我们村里人和这些北京知青都熟悉了,那时候我们才知道,近平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都是书。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很感慨:近平当时是个十五岁的娃娃,虽然个子高,但是挺瘦的,这两大箱子书,我们干惯了体力活的社员都觉得太沉了,他竟然从北京一路给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来,真是太不容易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这个知青里面年纪最小又爱读书的娃娃。

学习时报:知青刚到村里的时候遇到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吗?

梁玉明:知青首先遇到的障碍是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我们陕北的口音很重,知青刚来的时候,语言跟农民不通。刚开始时,知青说了一句话,农民听不懂,就说“害怕”。知青就懵了:跟你说句话而已,你害啥怕?其实农民说的是延川本地的方言:“害不哈”,是“听不懂”的意思,知青也听不太明白,就听成了“害怕”。知青就问我:“我们一说话老乡就害怕,这是咋回事?”我跟他们解释说,他不是害怕,他是说“害不哈”,意思就是“听不懂”。我就跟知青说,你们要学老百姓的语言,学会陕北方言,这样才能方便沟通交流嘛!慢慢地,知青就学着说我们本地的方言,与社员交流起来就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了。

学习时报:你们是怎么和知青们熟悉起来的?

梁玉明:那个时候,我们社员经常和知青在一起学习。我记得当时学习毛主席的文章比较多,《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等。我是村党支部书记,组织给他们上课,但是实际上,我也是和他们一起学习。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衡量对错的标准,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始终要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那些错的,那些对人民无益的。这篇文章不咋长(陕北方言:即不怎么长),我见近平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爱不释手。我当时还在心里想:这个娃娃咋这么爱学习呢!

在梁家河插队的这段时间,近平还阅读了大量书籍。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方面的书,他看得真是太多了!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近平坐下来就看书,有时候一直看到深夜才睡。那时候在我们黄土高原的窑洞里,近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上山劳动,想学习只能硬挤出一点时间,晚上看书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但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我们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

今天我们总是跟孩子说:“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这条路,对于当时的近平来说,几乎就是不通的。他父亲习仲勋当时受到严重的政治迫害,近平本人被划分为“黑帮子弟”,他就算刻苦学习,一般也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实际上,近平读书并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也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尤其是他当了我们村的村支书之后,他每天不仅要和社员一样劳动,还要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在那么忙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读书。社员到他窑洞里去,都说:你看这炕头上的书堆得满满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热爱知识,他怎么能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坚持读书?怎么能七年都坚持读书呢?

学习时报:习近平当时除了劳动和读书外也参与村里的工作吗?

梁玉明:过了一两年,近平就成了我们梁家河的自家人。他有文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村里人都跟他关系很好,也很信服他,所以他开始参与村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了。

当时,我们村上有个“二流子”,五十多岁的人,不务正业,偷鸡摸狗。我就教育他说:“你不改正这毛病,你就不是一个好社员!”可是这个人就是屡教不改。有一次,他偷队上的葱被抓住了,就被定为“管制分子”。那个时候,对这样的人是很严厉的,要把他关起来,还要开社员大会,给他头上戴个帽子,轮流对他进行批判。我们农村批判人,其实就是轮流骂他,骂他个狗血淋头。批判会上,近平和雷平生也参与了,但是对这个“二流子”,没有说一句侮辱人格的话,而是以平和的态度,给他讲道理,对他进行开导和教育。社员上去骂“二流子”的时候,“二流子”低着头,闷着声不吭气。近平没有骂他,而是一条一条地给他讲道理,教育他改正错误,“二流子”听了直点头。在批判会上,被批判对象是没有权利说话的,见他点头了,近平和雷平生就说:“那你唱个信天游吧!”“二流子”就高高兴兴地唱了一曲,唱得又高亢又嘹亮。批斗下来之后,“二流子”说:“我老汉以后要向北京的娃娃学习,可不敢再偷了。”经历了这件事,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说:北京来的娃娃行!

后来我跟近平聊起这件事,他跟我说:“他只是犯了一些毛病,完全可以改过来,还是可以团结的人嘛。咱们应该以教育为主。”果然,这个屡教不改的“二流子”,经过近平和他几次谈话,很快就有所转变。从那以后,这个人再也没有偷鸡摸狗,不务正业,而且开始好好劳动,成了我们村一个好社员,跟近平也成了好朋友。

从这件事情上,我很佩服习近平,懂得做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你想想,这个“二流子”已经五十多岁了,屡教不改,一直犯错误,村里人都讨厌他。但是近平做工作的出发点很公平,也很平等,他不是出于主观情绪,也不是出于成见,而是给予别人必要的尊重,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人心里去。近平尊重人,团结人,有很好的工作方法,很了不起。

还有些社员,偷奸耍滑的,生事打架的,近平都能帮忙做思想工作。有一次,村里两个婆姨闹架了,闹架以后开始没完没了地互相骂仗,两个婆姨见面就骂,隔着沟也骂,隔着路也骂,骂的那个话多难听就别提了。骂得不可开交,就闹到我这里来了。我说,让近平来给你们调解一下吧!近平来了之后,分别找她们两个谈话,后来不知道又谈了多少次。最后,这两个婆姨的关系好起来了,还成了好朋友。我当时就觉得,近平这个人真会做工作。村里的事情特别多,我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近平来帮忙,他每次都能把事情办得稳稳的,社员都很满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