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四部门:到2030年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中国网6月3日讯 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三个方面明确了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意见》明确,到2030年,形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样化生态文化阵地,产出一批高质量生态文艺作品,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和传播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健全,生态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更加有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方面,《意见》强调,要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和交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财富。传承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组织开展传统生态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治理历史名人典故、绿色低碳传统生产技艺等征集、调查活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资源,建立清单名录并动态更新。
在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方面,《意见》明确,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壮大生态文明主流舆论;繁荣生态文艺创作;打造生态文化阵地;推动生态文化出海。其中,将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等,开发生态文化展示、体验等服务功能,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将生态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口袋公园、街角空间、广场、绿地等,为公众提供学习和感受生态文化的场所。
在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方面,《意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公众践行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守护宁静等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和大型活动碳中和,推动企业加快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
此外,还将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生态文化品牌。推动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发展,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体现生态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扶持“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生态文艺创作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利用环保材料开发生态文化创意产品。
该负责人介绍,为强化实施保障,《意见》明确,各地要结合实际发展生态文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形式参与支持生态文化建设,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加大生态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力度,团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同时选取一批有条件、有基础、有意愿的地区,组织生态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成效评估,分类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机制,形成一批生态文化建设样板。征集生态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并积极向社会宣传推介,引领和带动各地生态文化发展。
编辑:赵晓雯
编审:彭瑶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