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黑龙江省绥化站,K5161次“插秧专列”满载着600余名“插秧客”缓缓驶出,开往广袤的三江平原,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26年开行的“插秧专列”,助力黑龙江省农民不误农时,备赶春耕。

“插秧专列”26年如一日,见证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也彰显了铁路部门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更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新气象。从单纯的运输工具,到如今集出行、技能培训、就业对接于一体的“惠农车”,“插秧专列”不仅串联起农民的致富之路,更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昨日背尼龙袋,今朝提行李箱。当年的插秧客,身影匆匆,背负的不仅是简陋行囊,更是一家温饱的重担。而今,衣着光鲜的农民兄弟姐妹们踏上列车,眼中闪烁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种变化超越了外表,体现了中国农村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历史性跨越。从迫于生计到主动选择,从忍受奔波到享受旅程,插秧专列上农民形象的转变,正是中国乡村面貌巨变的生动缩影,折射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三农领域的深刻实践。

一季挣钱忙,一生技能长。列车已不再是单纯的“淘金车”,而成为农民增收本领的流动课堂。普法讲堂使权益有保障,就业对接使收入有渠道,技能培训使未来有希望。从单一的季节性收入到多元化的长远发展,插秧专列创新性地打破了传统务工模式的局限,为农民筑起一条立体式增收路径。这种“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的服务理念,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就业需求,更为农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彰显了新时代农业支持政策的深谋远虑。

手握锄耙忙,技控农机巧。农机知识培训的引入,标志着插秧专列已超越单纯的季节性劳务输送,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器。当农民手中的农具从传统锄耙转变为现代农机,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由此展开。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塑了农民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从体力型劳动者到技术型操作工,从经验型耕作到智慧型农业,插秧专列上的农机培训,正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前沿阵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和人才支撑。

“插秧专列”的变迁,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写照。从“淘金车”到“惠农车”,彰显的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功能拓展,更是国家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和为民服务宗旨的坚定践行。期待更多像“插秧专列”这样的民生工程,在服务人民、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