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释放多项提振消费积极信号
中国网3月25日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23日至3月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3月23日上午的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李强指出,今年春节前后,中国经济涌现出一批现象级的亮点,电影、冰雪、文旅等消费市场热点纷呈,展现了国内经济循环的巨大潜力;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涌现,绿色经济也蔚然成风,展现了创新创造的巨大能量和转型发展的巨大空间。李强还表示,中国将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倡导国际通行规则下的公平竞争,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帮助外资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论坛期间,财政部、工信部、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等部门负责人聚焦经济发展,分别从扩大内需、创新发展、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方面作讲话。
综合施策扩大消费 规范秩序改善消费环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日前,中办、国办正式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当前中国消费规模很大,但消费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大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中国将综合施策扩大消费,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今年1月至2月情况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9%、4%和4.1%,均高于上年、前年的增速,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之一在于大力提振消费。中央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在供需两侧发力促消费,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注重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通过提高养老金水平、发放育儿补贴等方式,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同时,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持续增长。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要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对于优化消费环境,韩文秀表示,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依法治理超低价恶性竞争,推动企业优胜劣汰,市场动态出清,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还将扩大服务消费,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服务消费产品和场景,让消费者有更多中高端服务可消费。
加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表示,将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乐成提出,下一步将布局一批新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为全球提供创新的原动力。中国已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增强,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外资企业在华创新创业。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李乐成表示,将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国家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和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催生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成果转化对接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先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国转化落地。还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财政支持方面,蓝佛安介绍,将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水平,强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持,完善经费分配和管理服务机制,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运用税收激励、政府采购、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将完善各项惠企助企政策,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近年来,我们下了很大力气,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经过艰苦努力,这三大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处于收敛状态。”韩文秀说。谈及房地产市场,他表示,202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一线城市回暖态势比较明显。中国将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蓝佛安则提到,中国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税收政策等工具,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优化完善增值税、住房交易契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出台专项债券回收闲置存量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房地产市场积极变化逐步增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对此,韩文秀说:“我们高度重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将统筹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力争尽快取得明显进展。”
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证券时报、中青网等
编辑:吴晨笛
编审:彭瑶 魏婧 王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