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已过去近十年,在通往北川地震遗址的路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地震落下的巨大山体岩石和歪躺在路边的公路广告牌。
曾经热闹的北川老县城,一切似乎被定格。坍塌了一半的楼体,被撕裂的道路,一栋栋布满裂纹的危房,每个角落都真实记录了地震发生时的惨烈。
2008年5月19日,地震后的一个星期,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日照钢铁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安康家园”公益项目,紧急救助灾难中的孤困儿童。712名孩子在北京、日照的安康家园生活了一年,有一部分后来又陆陆续续找到了父母,最后672名孩子于2009年8月回到成都双流的安康家园。
9年来,双流安康家园已先后有282人考上大学,342人职高毕业后就业或参军。目前,还有48个孩子因年龄尚小仍在安康家园生活学习。
塔吊司机周艳:每次地震都是劫后重生
5·12汶川地震时,周艳正在汶川读小学,地震让她失去了父母和姐姐。
离开安康家园的周艳,现在是成都天府新区的一名塔吊司机,这个在别人眼中只有男人才会选择的工作,周艳已经干了6年。“我有轻微的恐高症,刚开始上去吊东西的时候特别不自在,后面慢慢习惯了,就感觉没什么了。”
周艳和比自己大两岁半的丈夫凌征金是在工地上认识的。“知道她的经历后我真的很心疼,然后就是毫不犹豫地爱她,以后我只会更珍惜。”凌征金说。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当天正是周艳生产后的第六天,她在距离芦山近300公里的宜宾市养身体。“听见我老公的妹妹喊了一声地震了,我抱着孩子就从六楼往下跑,心里特别害怕。”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周艳夫妇正好在震中的一个建筑工地施工。周艳晚上觉得冷,给当时在塔吊上工作的凌征金送衣服。“刚坐下一分钟不到就地震了,我赶紧打电话叫他下来。当时我的手一直在发抖。”周艳说。
三次地震也让周艳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经历每一次地震后,我都有种劫后重生的感觉,仿佛自己过的每一天都是赚的。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自己身边的每个人都活得开心快乐。”周艳说。
教师小玉:我和妹妹现在很幸福
小玉是绵阳一所学校的初中老师。她的妹妹小琳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并已被保送厦门大学的天文学硕士。
十年前的地震发生时,小玉在读初中。地震当晚,小玉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过了一夜。“我一直在等爸爸妈妈,好几天过去他们也没有来,后来一个来接孩子的邻居说我家房子都塌了,父母不在了。”
小玉和妹妹在政府搭建的临时帐篷里过了将近一个月。“我一直不相信爸爸妈妈不在了,一遍遍打他们的电话。”
2008年6月,小玉被送到了安康家园。几年来,在“安康妈妈”的陪伴下,她慢慢平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南大学。
“表哥表姐开车送我去大学报到时,我特别开心。这么多年,是‘安康家园’和我的家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让我和妹妹拥有了现在的这一切。”小玉说。
毕业后,小玉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每当我走进教室,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真的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小玉说。
士兵小林:我被解放军救过
地震时的小林才11岁,姐姐小容15岁。“地震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小林说。
地震导致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小林和姐姐小容被困在山里。所有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亲人,父母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姐弟只能无助等待。
“是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疏通道路,从大山里救出我们。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一直记得那个画面。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小林说,当兵的理想从此埋在了自己心里。
被救出后,姐弟二人来到安康家园,分别由不同的“安康妈妈”照顾。两人相处时间不多,但在小容心里,弟弟一直是她的“贴心棉袄”。
一次,在内江职业学院读大学的小容放暑假回家,收到了弟弟精心准备的礼物。“是一对耳钉,放在红色的小盒子里。当时特别感动,感觉弟弟长大了。”小容说。
2017年9月,小林入伍。“现在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在部队里很能干。我也可以放手让他规划自己的人生了。”姐姐小容很欣慰。
高考生小恒:选择传媒专业挺不错的
地震发生时,小恒只有8岁。灾难带走了小恒的父母,留下了8个月还没断奶的弟弟小勇。弟弟由爷爷奶奶照顾,小恒则进入安康家园生活学习。
小恒的爷爷奶奶住在四川绵阳安州区高川乡泉水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靠种地糊口。老房子的墙壁上,还有十年前的地震留下的裂纹。
小恒是爷爷奶奶眼里最听话的孩子。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小恒会把零用钱攒下来,假期回去时给爷爷奶奶买新衣服穿。
“爷爷奶奶有骨质增生,我会去网上查应该注意些什么,回去给他们揉揉腿。”小恒说。
小恒读高三,即将迎来一场人生大考。小恒说:“以前想离家近一点有归属感,现在觉得能考出去当然更好。我觉得选择传媒专业挺不错的。”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文字/仝选 编导/尚阳 策划/陈维松 吴佳潼 仝选 张敏 摄像/吴佳潼 仝选 张敏 剪辑/赵超 吴佳潼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