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雕漆大师杨之新:用三十年做一件事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7/9/30/20179301506750375041_456.mp4

“学习雕漆,要先从磨刀练起,然后练转片儿。那时候等我磨好刀、练好转片儿,半年已经过去了。”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说。

走进“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中国网记者看到角落里放着两口陈旧的粗陶缸,缸里装的是雕漆用的原料大漆,牛皮纸盖在上面,一股大漆特有的酸香味弥漫在空气里。

“那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雕漆的味道。” 杨之新说。

学艺——因为喜欢所以偷着研究

1985年,杨之新进入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龙王堂雕漆厂学习雕漆。

“那时候还小,老师傅只让我做些基础的活儿。但我又喜欢雕漆,于是就每天在上班前赶到工厂,偷着研究他们雕刻的刀口,学习怎么下刀。”杨之新说。

雕漆是把纯天然大漆在胎上髹饰出一定厚度,再用刀雕刻花纹。而想要在雕刻中呈现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就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刀,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00多种。

每个人的雕刻习惯不一样,雕刻的物品不一样,所以工人师傅都会在雕刻前磨制适合自己的刀。

三十年来,杨之新一直在琢磨、改进他的刀,同时也创造了“八仙祝寿鹿头樽”、“山水人物八角盒”等著名作品。

“有的人觉得用三、五年去琢磨一道工艺,很渺茫,没奔头,我觉得不对。雕漆历史悠久,是中国真正特有的文化符号。”杨之新说。

授艺——热爱和踏实是收徒标准

“明古斋”自光绪年间成立,杨之新已是第四代传承人。精通这门手艺的手艺人逐渐老去,后续力量在逐渐减少。

杨之新现在门下只有石宁宁和岳丽英两位徒弟。石宁宁从事雕漆20年,岳丽英到现在是10年。

“我现在视力还好,再上点年纪,细致的工艺就做不了了。所以,我得把这门手艺传给徒弟们。”杨之新说。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用三、五年的时间去钻研一道工艺。热爱雕漆工艺和踏实是我收徒的标准。”杨之新说。

“虽然我从事雕漆制作10年了,但现在仍然是处于学习阶段。雕地越多,就会发现要学地越多,以后的事还没考虑。”岳丽英说。

女儿杨硕受杨之新的影响,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2014年,杨硕从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她在毕业作品中将雕漆中运用最多的花纹与服装相结合,获得了优秀毕业设计奖。

“我不要求她们必须从事雕漆工作,喜欢就做。哪个领域都一样,喜欢才会坚持,才能把它做地更好。”杨之新说。

创新——尝试改变但有所坚持

近年来,追求极致简约的艺术风格,对有着“工繁料贵”之称的雕漆带来了不小冲击。

“时代在不断发展,制作出让现代人喜欢的作品,才能走更远。”杨之新说。

2014年,杨之新制作了一批手镯,刮完漆后一直没有雕。出乎杨之新的意料,这批素镯子竟因为造型简单受到欢迎。

受这几件素漆镯子的触动,杨之新制作了素漆“雨打芭蕉壶”,省去了繁琐的雕刻。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上,“雨打芭蕉壶”获得了银奖。

三十多年的雕漆生涯,杨之新尝试过很多形式的创新,改变传统造型,简化雕刻线条,将雕漆与花丝镶嵌工艺相结合……

但有一点,杨之新一直没变,就是始终坚持手工制作。

不管是在工厂还是在家里,杨之新都会放十几把自己制作的刀和几块漆板,没事就刻上几笔。

在杨之新看来,手工制作是雕漆的灵魂。“如果化工原料代替了天然大漆,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制作,那雕漆也就不叫雕漆了。”杨之新说。

今年9月11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在北京如期举办,这也是杨之新作为参展商参加的第四个年头。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雕漆也不断在发展。而文博会的举办,给了老手工艺者一个展示的平台。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人了解雕漆,传承雕漆。”杨之新说。

(文字/赵晓雯 策划/赵超 苏向东 摄像/王梦泽 赵超 黄富友 剪辑/朱珊杉)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指导徒弟雕刻作品。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雕漆工作者用木胎制作雕漆。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雕漆工作者用工具根据前期画好的图案将废料去掉。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工作人员制作雕漆作品。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工作人员制作雕漆作品。 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用于制作雕漆的部分工具。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用于制作雕漆的铜质胎具。由于铜材有压延性,可塑性,适宜于各种形体的制作;铜材硬中有软,又适合铜漆吻合的需要,且易于抛光擦拭,所以铜材成为制造雕漆内胎的最主要的原材料。使用铜料的雕漆制品,大都是瓶类、罐类、盒类、洗类、炉鼎熏类等,以圆体形的内胎为多数。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制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生漆干燥后具有抗热、耐酸、耐碱、耐潮、耐磨等天然优良特性;干锢后具有极具韵味和柔和的光泽,显得明润透体。在原生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可以得到制作漆器需要的各种漆料。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和同事给一把凳子髹漆。在做好的胎型上反复涂上漆层,称为光漆。第一层漆涂上阴干后,再涂第二层,每天涂一层,如此反复,达到工艺所需要的厚度为止。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明古斋”雕漆工厂车间,杨之新和同事将上漆后的椅子放在窨房里。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垡头工美聚艺园区,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手镯成品。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垡头工美聚艺园区,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成品。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垡头工美聚艺园区,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龙凤扁壶台灯。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昌平雕漆制作工厂,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素漆南瓜盒。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昌平雕漆制作工厂,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牡丹富贵双耳瓶。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昌平雕漆制作工厂,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丹凤朝阳笔筒。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

2017年9月20日,昌平雕漆制作工厂,北京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杨之新制作的雕漆剔犀如意纹捧盒。中国网记者 黄富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