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且常态化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交流方式。疫情进一步暴露出国家之间、文化群体之间的断层,加剧了已有的紧张局势。控制一场全球性疫情需要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但目前仍有一些国家罔顾全球利益。

2020年,本刊将春季号和秋季号的专题定为“疫情与公共外交”。征稿函发布后,收到各界的大量投稿。各位作者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抗疫外交、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卫生外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策略等角度,结合“疫情与公共外交”这个主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许多中肯且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疫情对人类健康造成冲击;充满“冷战语言”的舆情则可能造成人心的隔阂。公共外交是实现合作的路径,却常常被认为是零和博弈,要靠贬损他人来宣扬自己的软实力。当下我们需要找到双赢举措,让人们乐于合作。疫情结束后的世界,希望能够重新唤醒人们互相依存的意识。

本期专题定为“媒体外交”,就是希望媒体能够在促进国际交流与相互理解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本期刊登的《媒体舆论裹挟下缅甸民众心目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一文指出,疫情影响下的缅甸媒体和西方社交媒体虚假的信息更加剧了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导致缅甸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增多。《面向国家战略需要的中国媒体外交:角色、功能与情境》一文提出,媒体不但要坚持常态情境下的公共外交,更要善于开展应景式和应急式媒体外交。伴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及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中国媒体外交应急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但仍旧需要继续加强。

此外,本期刊登了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的文章,探讨了疫情影响下的中国—东盟关系,提出要在教育、影视、媒体、智库等方面扩大人民交流与合作,强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意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小松教授则关注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土耳其的公共外交。

此刻,我们挥别了艰难的2020,迎接崭新的2021。惟愿各位读者、各位作者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赵启正

总编辑 谨识

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