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世界军事技术的发展,为了在新的作战领域抢占先机,日本对现行防卫战略进行颠覆式转型,并将网络安全防卫与应对敌方网络攻击作为防卫战略转型的重点。在本次防卫战略转型中日本组建具备统一指挥太空、网络空间和电子战部队等司令部职能的高级部队,即网络部队以期实现传统的陆海空与新的太空、网络、电磁三大领域融合,提升跨域作战能力。

日本防卫战略转型10年前就开始了,主要标志是从冷战时期的基础防卫转向机动防卫,一举突破了战后日本“专守防卫”的一贯方针,这是战后日本第一次大张旗鼓实施防卫战略转型。2018年10月日本成立以新任防卫大臣岩屋毅为主席的“未来防卫力量建设研究委员会”,旨在研究制定2019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根据新任防长岩屋毅的意见,2019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将不再延续过去几十年的战略框架,而是对现行防卫战略进行颠覆式重构,拟定所谓“全域联合作战构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是日本第二次防卫战略转型。日本两次防卫战略转型,有着其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第一次战略转型主要针对邻近国家军事力量发生显著变化,由基础防卫转向机动防卫,将防卫重点由北方转移至西南方向。此次提出防卫战略转型,基于世界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新的作战领域,日本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企图抢占太空、网络、电磁新作战领域的制高点,而不失时机地提出对防卫战略进行调整。

网络安全防卫以及应对敌方网络攻击是本次防卫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 它的特点:一是网络战的科技含量特别高,看不见、摸不着、不动声色, 却在未来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网络战开展的好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现代意义上的战争首先是信息战,信息战就是网络战,利用传统方式进行情报收集分析运用必然落后被动挨打,必须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一体化运作,才能适应现代情报收集运用综合性、复合性、有效性的特点。三是网络安全防卫并非单纯为军事服务,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等一系列领域。从其有效性讲必须攻防兼顾,从其时空上讲必须平战结合,从其作用上讲必须军民联袂。网络安全防卫为军队应对网络战服务,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及由专人研究并付诸实施。

那么,日本是如何设立网络部队开展网络战的?

日本决定组建网络部队

2017年底,在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即由首相、外务大臣、防卫大臣和内阁官房长官参加的“四大臣会议”)上,一致通过了组建高级部队的方针。政府决定在防卫省和自卫队内部新设立具备统一指挥太空、网络空间和电子战部队等司令部职能的高级部队,并将其写进2018年下半年修改的新防卫力建设指针即《防卫计划大纲》。太空和网络空间被定位为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和第五战场,其他国家的军队早已设立了具有司令部职能的专门机构,相比之下日本已经落后。此次设立高级部队的目的,在于加强安全保障出现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陆海空自卫队负责指挥处于斗争一线的高级部队, 它们分别是陆上自卫队于2018年3月27日成立的陆上总队、海上自卫队的自卫舰队和航空自卫队的航空总队。

2019年1月28日,日本《产经新闻》在一篇题为《在太空和网络领域建立统一部队》的报道中称,日本防卫省正探讨新建部队负责太空、网络和电波等新领域的防卫。这支部队与传统指挥陆海空三大自卫队的统合幕僚监部的格调完全不同,它是被定格为兼备司令部职能的“功能统一的组织机构”。这是日本自卫队首次创设的组织体制,新建部队将参照美军设立的网军等功能统一军事部门,强化在新领域的应对能力。

防卫省创建的这支新部队,是根据日本政府2018年底修订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旨在实现传统的陆海空和新设的三大领域融合,遂行“跨域作战”。《防卫计划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统合幕僚监部强化部队有效运作态势,《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提出需采取必要措施建设有关新领域功能一体化运作的组织体制。根据这一方针,新设的统一部队是以强化统合幕僚监部为前提,以2014年成立的网络自卫队为班底,全部由陆海空自卫队员组建而成。在统合幕僚监部指挥通信系统部的管理下,履行监控情报通信网络和应对网络攻击职责。

网络部队作用和定位

关于统一部队利用电波进行电子战,《防卫计划大纲》明确提出统一部队拥有使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瘫痪的能力,自卫队将引进可以攻击敌方武器电波的武器。为此,防卫省对统幕指挥通信系统部进行改组,将机构和队员转隶至统一部队内。

在太空领域,为防范人造卫星遭破坏以及干扰敌方利用卫星,防卫省将在航空自卫队内新设太空领域专门部队。因为必须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美国等开展合作,防卫省研究决定整编三大自卫队队员的组织机构,将其列入统一部队。同时,防卫省为了提高及时有效应对能力,汇集情报以及实施统一指挥,决定组建兼备司令部功能的统一部队,其职能是负责太空、网络和电波等新领域的防卫。由于太空、网络和电波等新领域技术在安全保障方面被广泛应用和迅速拓展,这些领域在实战中将成为攻防的最前线,防卫省据此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组建了这支队伍。在新领域防卫中,关键是如何确保自卫队利用人造卫星和雷达等传感器和信息通信网络进行情报搜集与传输以及统一指挥的能力。如果不能确保这些能力,传统的陆海空领域的三大自卫队部队和武器将无法顺畅运作和有效发挥作用,这也正是新领域被定位为攻防最前线的原因。

在网络空间领域,日本除了正在探讨扩大网络防卫队规模之外,当务之急尚需讨论相关法律问题,明确其法律地位。在专守防卫的框架内,自卫队是否可以对其他国家与军事相关的设施发动网络攻击等,必须事先进行讨论。日本政府决定在防卫省自卫队内新设统管太空及网络领域的部队,是出于对他国开始重视将陆海空传统军力与网络攻击等相结合的“混合战”的强烈危机感。对自卫队而言,目前在法律方面仍有诸多不明确的地方,政府需要尽可能向国民明确公布运用标准。日本处于四面临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等隔海相望的地理环境下。过去的战力建设主要针对领土、领海、领空,现在在太空和网络领域大幅度落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防卫省决定大幅度强化新部队中起到核心作用的网络防卫队,然而关于自卫队在太空和网络空间能进行怎样的活动缺乏相关法律支撑。正因为这是一个在国民层面很难了解发生了什么的特殊领域,政府不该“先斩后奏”式地开始运作,而理应在国会等场合进行充分讨论或辩论后,给予准确定位。

强化网络战建设势在必行

敌方何时发起电子战和网络攻击不得而知,这对日本形成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威胁。组建网络战部队是为了尽早发现敌方攻击征兆,最主要的手段是汇集来自三大自卫队的情报并对其进行集中分析,弄清事态的来龙去脉。有人指出,通过统一部队的一体化运作,在集中统一之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有效性。

创设统一部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敌方采取复合攻击的可能性较大, 需要及时准确应对。不难发现,在近些年的局部冲突中,俄军进行了电子战和网络攻击,中国也在强化电子战和网络攻击能力,在破坏卫星方面,中俄的威胁日益增大。面对敌人在新领域采用组合方式发动攻击,如果日本继续利用传统的分散性应对方式无疑难以奏效。为此,在电子战领域,海空自卫队已经装备了搭载有电子战武器的飞机,陆上自卫队也决定新设电波作战部队,然而能在多大程度上将三大自卫队的功能并入统一部队的旗下,这正是当下日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而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日本近年来动作也很大。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较早地意识到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电子日本”战略。继2015年5月新组建“网络安全战略本部”、出台最新《网络安全战略》以来,不到一年时间,2016年4月初又宣布成立“网络安全对策总部”。此后十几年间,日本将网络安全建设逐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引导国会立法、成立网络部队等多种措施,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日本煞费苦心、乐此不疲地发展网络空间技术,必然引发人们的深思: 日本进军网络战场,持续加强网络攻防力量建设,难道仅仅是为了保障自身网络安全吗?肯定不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作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重要性不断凸显。一方面,网络空间作为信息传输平台,能够实现资源储备和信息共享,高效便捷地进行信息互联;另一方面,借由网络空间可以在战时兵不血刃地破坏敌方商务、政务、指挥控制和情报信息等系统,以取得战略优势。网络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网络安全的战略意义愈发突出。

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网络战争,获得未来战场主动权,加强网络空间建设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在此大背景下,一直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自然不甘屈居人后。但日本加强网络建设不仅要强化防卫,还必须具备攻击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需探讨如何冲破法律桎梏,使其实施网络攻击名正言顺。

日本高度重视网络安全

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旨在实现的目标有三个方面:修宪、强军以及走正常国家道路。“网络安全”是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互通性使网络防御和网络进攻浑然一体。我们虽然难以预料日本在发展网络防卫的外衣下究竟在做什么,但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日本从来不是个安分的国家。日本大跨步进军网络战场,进攻意图明显大于防卫。

2014年3月日本防务省正式建立网络空间防御部队,名为防御,实则具备较强的网络攻击能力,其武器不仅包括“过去曾经攻击日本的电脑病毒”,还包括新研发的专用木马。同年11月,日本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网络安全基本法》,加强日本政府与民间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协调和运用。此外,日本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同北约、欧盟建立网络安全对话机制,通过集中训练、模拟演习等手段强化网络部队的作战能力。2016年上半年,日本又声称计划在今后4年培养1000名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企图再度加大网络攻防力量建设。网络安全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发展等关系密切,2014 年日本国内外针对政府机构及企业的网络攻击相关通信约有256.6亿件,比2013年的约128.8亿件增加了一倍。2015年日本年金机构、早稻田大学、石油联盟等27家单位遭到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导致信息外泄。2016年短短几月时间,日本便发生了多起疑似网络攻击的事件。日本当局预测,网络安全可能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重要安保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日本强大稳定的一面,日本要下大气力发展网络空间建设,强化自身的网络防御能力。

日本网络战出于政治考量

安倍政府连续数年致力于加大网络空间建设,除了现实的需要外,还有其深远的政治考量。以网络空间建设为契机,将网络安全建设和日美安全同盟联系起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在网络部队建设上,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如今美军全面备战网络战争,“网军”作战能力不断加强,不久前更是宣称对“伊斯兰国”发起网络攻击,网络战开始在反恐舞台上发挥作用。日本作为美国的“忠诚追随者”紧跟其后,通过大力发展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一支强大的网络战力量。同时,依靠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不断加深美日合作,将自身和美国绑在一起,日本不仅可为自身安全提供保障,还有可能将美国“拖下水”,使美国为其在海洋领土主权争议中采取的冒险行动“背书”甚至“埋单”。作为非常规隐性手段,网络攻击可以行常规手段不便之事。安倍晋三为确保在2019年7月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中获得大胜,正在把国民注意力转向经济和民生,主动缓和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减少国际负面印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高调的“右倾”做法已不太合时宜,而网络攻击作为一种新型的隐蔽手段便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这种手段作为非武力形式,可以灵活地避开“和平宪法”制约。即便日本率先展开网络战,也能凭借其隐秘的行为躲避舆论压力。此外,在面对美国要求联手打击“伊斯兰国”的问题上,网络力量还能帮助日本摆脱以往只动嘴不动手的尴尬局面,利用网络手段协助美国出击,这样不仅能赢得美国信任,还能将自身隐没在后方,避免与恐怖组织的直接接触,一举两得。

但是,网络空间是人类和平发展的空间,绝不是个别国家别有用心的“斗兽场”。二战后的日本始终没有从历史角度深刻反省自己,近年来在右倾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它越是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网络大国地位,就越是令国际社会不安与警惕。

牵头建立亚洲网络防卫机制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019年3月11日发表了题为《亚洲将开展网络防卫合作》的报道称,日本政府将成立与亚太地区26个国家和机构共同应对网络攻击的机制。除了构建遭受攻击时相互联络的框架外,该机制还将共享先进经验,援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该机制将由日本和东南亚主导, 中俄两国参与,这有利于提升整个地区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新机制包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俄罗斯、东盟十国等“东盟地区论坛(ARF)”成员国。在2019年8月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包括网络安全具体措施在内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为预防发生网络攻击等情况,各国应设立网络负责人联络窗口,确保能够相互交换信息;除了向发展中国家介绍发达国家的法令、政策、网络安全战略外,还应开展与防御重要基础设施有关的共同研究,对网络攻击案例进行介绍和演习。

目前,以亚洲为中心的地区尚未建立这种机制,如果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建立起该机制,那将是首个将中国囊括进来的网络安全多边框架。而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参与,该机制也将采取不强制参加、鼓励各国自发加入的形式。中国作为“共享网络攻击案例等信息”条款的提案国,便展示了参与机制的意愿。

设置联络窗口等措施可以说是构建网络防御国际体系的第一步。网络攻击近年来多发频发,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成为攻击对象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如果遭受攻击后轻易进行反击,会导致国家间缺乏信赖关系,甚至可能发展为军事冲突,因此日本政府认为设置联络窗口和共享信息可以增进国家间互信、抑制冲突风险。

日本东盟将共享网络战情报

据《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11月11日报道称,日本和东盟国家将建立共享网络攻击情报的联络机制。该机制建成后,将使用专门的网站实现对攻击手段和有效应对措施的快速共享,目的是帮助东盟提升网络防御能力,防止其遭受大规模损失。这将是日本首次与外国的网络防御部门搭建通过专门网站实现情报共享的框架机制。这一新建的专门网站将由各国网络防御当局的负责人使用,登录时除了用户名和密码之外还需要提供其他信息,实现“双重认证”,而且该网站从外部无法接入,管控相当严格。譬如,某东盟成员国遭到了域外网络入侵而导致情报泄露,对方使用的攻击手段和本国受损情况将通过该专门网站告知日本及其他东盟成员国。同样,获得情报的国家在遭到类似攻击时也要向其他国家报告。如果能够基于攻击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对策,将为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据日本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东盟域内国家的大量网站存在安全隐患, 被恶意攻击的风险较高,如果遭到类似2017年席卷全球的勒索蠕虫病毒“想哭”(WannaCry)之类的猛烈攻击,损失可能迅速波及整个地区,涉及东盟外交谈判的记录和军事动向等情报也可能泄露。早在2009年日本和东盟就建立了网络安全政策会议机制,以保卫电力和交通等主要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同时,日本也一直在传授自己的经验,双方还进行相关的模拟演习。

日本网络部队发展进程及其功能

新华社东京2011年1月1日电,日本防卫省决定在2011年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空间防卫队”,以防备黑客攻击,加强保护机密信息的能力。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网络空间防卫队”计划设置于自卫队指挥通信系统部之下,初期人数约60人。这支“网络部队”负责收集和分析研究最新的病毒信息,并进行反黑客攻击训练。防卫省2010年度预算中已包含总额约70 亿日元(约合7,525万美元)的“应对网络攻击”项目。防卫省将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筹建“网络空间防卫队”,培训具备专门知识的队员。2012年9月4 日日本媒体披露,为强化针对国际黑客集团攻击服务器的应对举措,日本防卫省将在2013年度建立由陆海空三大自卫队组成的综合部队“网络空间防卫队”,此项支出将纳入下一年度预算要求。由于对日本政府机构服务器被攻击的次数正在日益增多,日本政府希望成立专门应对的部队,加快充实监视和防范体系。新成立的部队主要有4大职能:一是“信息收集”职能,即收集有关服务器攻击的民间最新信息;二是“动态解析”职能,即分析电脑病毒的侵入路径等;三是“静态解析”职能,即分析病毒本身;四是“应对演习”,即模拟实际受到攻击时的防御与追踪体系的体制。为了配合该部队的建立,日本还将着手开发能够对用于攻击服务器的病毒进行分析的“服务器防护分析装置”,此外也将开始开发能够追踪攻击发起者的新病毒。

成立专门防御网络攻击部队

2018年8月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确定年内成立专门防御网络攻击的部队。新的部队隶属于日本陆上自卫队位于熊本市的西部方面队,暂定名称为“方面系统防护队”,这也是第一个在地方上部署的网络部队。日本防卫省相关人士称,此次在西部方面队成立专防网络攻击部队主要是针对不断增强网络战力的中国。西部方面队负责管辖日本“国防要冲”的西南诸岛,负责区域包括中国公务船进出的钓鱼岛等,有许多不具备通信环境的无人岛,再加上中国在涵盖钓鱼岛的东海上空划设了防空识别区,因此为了防备偶发性冲突,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优先部署网络专门部队。

方面系统防护队除了监视通信状况外,主要任务是当现场使用的野外通信系统以及指挥系统相关网络遭受攻击时进行立即因应处理。防卫省和自卫队将从全国负责通信的队员中进行甄选方面系统防护队成员,未来也会讨论在其他方面队设置网络部队。

目前,日本现有的网络防御体制包括2014年新设的、由防卫大臣直接管辖的网络防卫队,以及陆上自卫队的系统防护队,二者都隶属中央。由于陆上自卫队很多任务的执行地处于通讯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地方,因此必须使用无线电或卫星网络,而考虑到依靠中央组织无法掌握网络攻击的情况,强化网络防护便成为了要务。

郁志荣: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