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9年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在广州市召开,《跨国奔跑牵手世界——德宏州借“一马跑两国”传递中国声音》案例荣获“2019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称号,德宏州委相关负责人就此案例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德宏州成为国家开展对外传播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六年以来全国地市级唯一获奖的州市。德宏州与缅甸接壤,中缅两国边民常来常往,关系友好。作为边界城市,德宏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充分发挥与缅甸交流交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抓住对外人文交往用时最短、花费最少、见效最快、影响最广、当地民众接受度最高的“五个最”特点,全力抢占区域性国际传播制高点。

公共外交的主要举措

第一,开展对外传播,推动公共外交。德宏开展公共外交工作,主要坚持“借筒传声、媒体为先”开展中缅媒体合作;深入组织实施中缅媒体联合采访、联合制作、互设栏目、互换节目的“双联双互”工程,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有独立刊号、公开发行的缅文报《胞波》;与缅甸木姐地区建立中缅边境地区宣传部长定期会晤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中缅媒体年度见面会。同时, 坚持“造船出海、阵地为要”抓平台阵地建设,依托中宣部实施的“边境之窗”项目,先后在我方边境一线口岸设立了6个“国门书社”和3个“国门影院”,在缅甸曼德勒、仰光、腊戌、八莫设立4个“胞波书社”,成立了全国首个州市级的中缅关系研究所。

第二,开展重点突出的公共外交工作。我国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应遵循的原则。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定要有明确的对象国,不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由于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对缅交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开展对外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德宏州坚持突出缅甸这个重点,始终将其作为德宏州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对象国。同时结合德宏州的独特区位优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体育、文艺交流作为重点手段和载体。如创新举办了三届“一马跑两国”中缅瑞丽—木姐跨国马拉松赛、两届中缅“两国双城”自行车越野赛等国际化的体育交流品牌活动;组建“小东方歌舞团”——德宏州“金孔雀”艺术团,排练演出18个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歌曲、舞蹈,并先后到缅甸、泰国、乌拉圭演出。德宏州的公共外交工作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有效避免了盲目跟风、一哄而起,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开展争取人心的对外交往。德宏州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始终抓住“争取人心”这一关键,以文感人、以文化人,让对象国民众触摸到中华文化脉搏,从而认同和接受中华文化。比如,德宏州每年与缅甸共同举办中缅边境地区跨国新年电视联欢晚会,中缅两国演员同台演出,编排具有中华文化底色、德宏地方文化特色、缅甸文化元素的节目,通过缅甸SKYnet电视台在缅甸全境播出,吸引了大量缅甸民众观看节目,有效地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了国外。另外,德宏州在边境县(市)实施“国门学校”项目,培养到我国境内就读的“小小留学生”,使其从小耳濡目染接受中华文化熏陶, 牢固对华友好的情感和文化认同基础,目前已经累计培养了2万多名缅籍学生。

第四,对外交往,文化先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德宏州对外交往的实践和探索中,可以总结出人文交流具有“五个最” 的特点,即用时最短、花费最少、见效最快、影响最广、当地民众接受度最高。同时,实践和探索表明图书等文化产品是最持久的宣传工具、最有力的宣传武器。因此,长期以来,德宏州坚持文化先行,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交往。2009年以来,德宏州在边境一线德宏口岸先后设立6个“国门书社”,在缅甸曼德勒、仰光、腊戌、八莫设立4家“胞波书社”,在缅甸木姐设立了中缅友谊阅览室和中缅友谊影视放映点,在缅甸密支那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在边境一线设立“国门影院”,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平台前移。同时,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具有独立刊号、公开发行的缅文报《胞波》,与缅甸中文报《金凤凰》合作,每周推出一期发行量达5万份的《美丽德宏》专刊。此外,德宏传媒集团打造了集报纸、广播、网络在内7种语言文字的对缅多语种全媒体传播矩阵,牵头组织实施了2019年中缅文化周有关活动,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公共外交的主要经验

德宏州立足于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把口岸、边境沿线作为对缅人文交流的前沿和窗口,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全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缅交流合作,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公共外交工作。在开展公共外交工作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坚持深耕厚植,持久发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深耕厚植,久久为功,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得出去、走得更远。德宏州立足自身优势,开展一系列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项目活动,深耕厚植中方在缅方的民意基础。比如,德宏州连续19年与缅甸合作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中缅边交会等节会活动,建立了与缅甸商务部、旅游部和边境地区宣传部等部门定期会晤机制,设立了国际执法安全合作大队、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边民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边防小学, 设立了覆盖缅甸重要城市的6个驻缅商务代表处,成立了云南省内州(市)唯一的对缅专业研究机构——中缅关系研究所,实施了中缅媒体联合采访、联合制作、互换节目、互设栏目的“双联双互”工程,定期举办中缅媒体见面会,开展了全国首场跨国抖音挑战赛——中缅抖音挑战赛等,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对缅影响力。

第二,坚持发挥“国家队”优势的同时,突出“地方队”长处。充分发挥国家层面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构建起上下联动、互为补充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格局,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配合国家层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发挥地方和民间组织的力量和优势。比如,德宏州在对缅的交流交往中,充分发挥我国首个在缅甸正式登记注册的NGO组织——瑞丽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木姐办公室,以及与宋庆龄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中缅边境地区民生基金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实施一大批涉及扶贫帮困、医疗救助、突发事件关爱、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生项目,受到缅官方及民众的普遍认可和赞扬,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攒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第三,坚持守好无形的边境线。文化的影响力是一个伸缩的变动线,与地理上固定的边界截然不同。德宏州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实施边疆文艺精品工程,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生产了一批文化音像制品,高质量满足了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作品如《西游记》等一批经典影视翻译成缅语,向外推送,广受缅甸尤其是中缅边境一线民众的欢迎。从而在守好文化边境线的同时,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影响境外文化市场。

第四,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交流形式多种多样,若想把中国的声音传出去,让世界认识中国,则既要坚持“走出去”,又要坚持“请进来”。比如,德宏州与缅方连续举办两届“丝路光影”国际微视频德宏影展,邀请缅方有关专家学者及官员参加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中缅智库高端论坛和跨国跨年晚会等。特别是2018年,德宏州在参加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竞演节目录制时,特邀请缅甸前总理吴努的女儿杜丹丹努女士、缅甸前总理吴巴瑞的女儿杜内依巴瑞女士和我国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一起登上央视舞台,共同追忆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中缅胞波友谊作出的重大贡献;并邀请缅甸歌手尼尼肯索与云南省的歌唱家高淑琴用中缅两国语言共同演唱;同时邀请3位缅甸小朋友参与相关节目的录制。节目播出后,在缅甸引起广泛关注。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不仅能让受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还能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结语

首先,在开展公共外交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德宏州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既考虑量力而行、不好大喜功,又力争积极主动、有所作为。所以,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活动,德宏州都积极充当“中缅友谊地方大使”的角色,始终坚持把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放在首位。为此,德宏州每年都安排项目资金开展一系列有必要的对外交流活动,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比如,德宏州金孔雀艺术团应邀赴缅甸、泰国、乌拉圭等国演出活动,组织中缅媒体联合采访“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在缅甸设立“胞波书社”、中缅友谊阅览室,开展密支那图书捐赠活动,在中缅边境地区实施一系列民生项目等。

其次,开展公共外交,应充分尊重对象国意愿。德宏州在对缅文化交流方面,始终与缅方保持密切互动,广泛听取缅方从政府到民间的各种声音, 从而充分以缅方的角度开展相关工作。既重视中缅群众喜欢的文艺展演、节庆活动、体育活动、学术文化等文化交流,也根据缅方提出的要求开辟在媒体合作、媒介传播等新领域的交流合作。德宏州设立了德宏传媒集团国际交流培训中心,专门培训缅甸等国的媒体从业人员,同时针对缅甸大多数民众看不懂、听不懂中文的实际,专门翻译制作缅甸民众喜爱的报刊、书籍和影视作品等,解决“传出去了看不懂”的问题。

实践证明,推动公共外交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效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全面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需做到: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具有中国符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且被目标对象国认可的文化精品;同时要结合时尚流行文化元素,创作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益。

侯胜: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秘书长。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