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经验,重新思考其在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课题与新思路,察哈尔学会与本刊编辑部于2018年7月20日联合举办“改革开放与公共外交”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本刊编委、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吕凤鼎大使做了题为“公共外交在新形势下的使命和担当”的主旨发言。本文整理了主旨发言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的英明领导和中国各界为此做出的艰苦努力。中国外交当然功不可没,其中公共外交作为一支后起的外交力量也发挥了重要的独特作用。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公共外交如何为配合中国的整体外交、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建功立业,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察哈尔学会和《公共外交季刊》举办这个“改革开放与公共外交”座谈会,表现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应该说非常及时。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过程中四个历史节点

回顾一下,中国公共外交从21世纪初兴起,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2008年前后,随着公共外交理念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流行,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开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有几个节点值得一提:

一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外委会在赵启正主任的带领下,坚持倡导公共外交、推进公共外交,做出了值得称道的开创性努力。

二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成立、中国各地公共外交组织成立,标志着中国公共外交正式进入中国外交的殿堂,正式成为中国外交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是,察哈尔学会在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兴起和中国民间智库的建设方面都发挥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为中国公共外交领域树立了不可多得的榜样。同时,《公共外交季刊》在全国政协外委会和察哈尔学会的积极推动下取得正式身份,成为全国唯一一份获得批准的公共外交刊物。

四是,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特别是各类外交和国际关系智库的建立与快速发展,给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长期和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另外,在公共外交活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大批公共外交学者和工作人员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为公共外交事业的未来发展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