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公共外交之长在于文化传播、思想沟通和情感交融,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非交往的历史实践中,公共外交的贡献不可忽视。本文从实践角度阐释了公共外交在中非交往中发挥的作用,并指出了中国对非公共外交的有利条件和当下所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和非洲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目标,让我们风雨同舟、相互支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就有力支持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在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治独立的努力中,还很贫穷的中国也给了非洲许多力所能及的援助。60 多年来,中国向非洲提供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并大力推动中国国企和私企投资非洲,开展互利合作,助力非洲发展。非洲政府和人民投桃报李,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也给予我们真诚而宝贵的支持。中国和非洲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中非关系历久弥坚,友谊牢不可破。

中非交往历史中的公共外交

自1963年中国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批医疗队至今,中国已向50 多个非洲国家派出过2万多名医生。派遣医疗队是政府外交行为,而中国医生们一旦到了驻在国,他们的一言一行就已经是公共外交。中国医疗队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白衣天使们为非洲人民服务、同非洲老百姓亲密交往,对非洲人民的影响是积极、深入和广泛的。中国派出大量专家和技术人员到非洲实施援外项目,修铁路、架桥梁、建医院、盖大楼,建立起一座座友谊的丰碑。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非洲人一同工作,手把手向非洲人传授技术,建立起人与人间真诚友好的关系。中国政府在非洲派驻3万多名维和部队人员,在非洲41个国家设54所孔子学院和27所孔子课堂,还有众多家企业和近百万工人,他们同非洲人民并肩战斗,共同打拼。他们就是开展公共外交的庞大队伍,他们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他们为传播中华文明、推介今日中国、解读中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和政策付出努力,在促进与非洲人民相互了解、深化中非友谊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力量。

新时代,公共外交在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方面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对非公共外交的有利条件

最有利的条件在于,中非领导人之间的互信正不断增强,这是国家关系的关键。中非之间没有历史积怨、没有地缘政治纠葛、更没有领土领海纠纷或文化冲突,中非人民践行“真实亲诚”的原则精神,心心相印。非洲国家和人民对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十分赞同,并高度赞赏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是中非友好坚强牢固的民意基础。

在新时期,非洲人民正在努力摆脱贫困,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希望借鉴中国脱贫致富的经验。中国出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中非友好情谊,也愿意帮助非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与非洲人民共同探索符合国情的快速致富、致强之道。2017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非洲的50多个政党积极与会。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分享治党、治国经验,深化相互认知,谋求合作共赢。

“要想富,先修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建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还有“一站式服务”等中国改革开放的朴素和实用经验在非洲大陆受到青睐,并在许多国家开始付诸试验。中国在实践中意识到“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的道理,非洲国家对此高度认同,正在努力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非洲制造”和商品流通。

许多非洲国家派官员和专家到中国考察、学习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有的要求中国派专家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经济开发区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法律法规并培训干部。中非在农业方面的合作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我们与非洲合作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内容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在非洲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负面的东西。如许多非洲人认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对中国援助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许多非洲人把中国企业的对非投资与政府无偿援助混淆,对投资需要回报这一点存有误会;还有少数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违规、违法,对中国人在非洲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公民存在对非洲少知、误会和偏见的问题,对中国对非政策理解片面,对中非经贸合作误解甚多。我们在开展对非公共外交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如顶层设计不够,协调力度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方式方法不多。

我们应该加大对非公共外交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致胜法宝,对非公共外交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在非洲的百万劳动大军,我们每年前往非洲的300万游客,是浩浩荡荡的庞大宣传队伍,对促进中非民心相通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智库和民间组织是实施“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和中坚力量,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对“政府外交”的补充和支撑作用。我们要努力向非洲人讲好“中国的故事”和“中非合作的故事”,让非洲人民了解、理解和认同中国的理念、中国的苦心、中国的努力、中国的贡献以及中非巩固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公共外交之长在于文化传播、思想沟通和情感交融。公共外交就是要交朋友,为国家交友,为民族交友。非洲人勇敢、智慧、热情、纯朴、坦率、憨厚,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中做到“以情沟通、用心说话、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实取信”,我们的对非公共外交一定会卓有成效。13亿中国人民和12亿非洲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奋进,人类一半的人口建立起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必将在国际社会传递巨大的正能量。

程涛: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长,前驻马里、摩洛哥大使。

文章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