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在培养军队“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人才保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理应适应“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充实课程和教材,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以下领域的素质培养,即战略传播、公共外交素养特别是军事公共外交素养、新媒体素养和军事外交话语权建设、跨文化交流素养、沿线国家自然社会文化法律法规概览、危机处理和公共关系、相关外语能力。文章将结合“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对以上部分课程构想进行简要论述。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军队参与到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中,并在国际维和及国际护航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在吉布提设立了第一个海外保障基地,这一切令世界瞩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让世界理解并认同中国的新形象,理解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是本文的出发点。

军队院校在培养军队“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人才保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理应适应“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充实课程和教材,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以下领域的素质培养,即战略传播、公共外交素养特别是军事公共外交素养、新媒体素养和军事外交话语权建设、跨文化交流素养、沿线国家自然社会文化法律法规概览、危机处理和公共关系、相关外语能力。

在约翰·奈斯比特等著的《世界新趋势:“一带一路”重塑全球化新格局》(2017)一书中,未来学的大咖们谈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发展过程可能受到政治和经济方面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制约。一些武装冲突集中在西亚地区和非洲,客观上会干扰“一带一路”的部署,威胁中国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种族、宗教冲突和领土纠纷会增加“一带一路”项目面临的风险。因此他们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其实是个多角度、多维度的综合体。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构想,需要从多个角度逐一审视研究”。(奈斯比特等,2017:153)以下是对课程建设的一些初步思考。

战略传播相关课程

这里指战略传播要特别加强对不同受众的研究。军队“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要接触的战略传播的受众是多样的。特别是具体实施环节,就与国家利益的关联来看,程度不同。我们和各类受众有的进行了一定的交往了解,有的是进行了接触性的交往。从受众对我军的认知和认同来看,有了解的,更有不甚了解或者观望和猜疑的;他们的接受能力方面,有信息化能力强的,有更多依赖传统媒体的,还有需要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受众的差异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军事公共外交方面应选取多样化的途径。在传播的媒体编码中如何考虑受众可以接受的报道模式,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如何对涉外网络民意进行引导,如何在传播中主动设置议题、利用好媒体间议程设置,如何亮出观点增强国际话语权,如何全方位适应并运用好新媒体战略传播,这一切都可以在课程中进行实战型的演练和课堂情境模拟。

军事公共外交相关课程

军事公共外交是由国家和政府授权并组织进行的军事内容的公共外交行为。狭义的军事公共外交,指的是国防部和武装部队参与的公共外交事务,以军队为主体,公共外交为主要方式,是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共外交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部分,包括军事外宣、新媒体传播、非战争军事行动、军地互动等。通过面向外国公众的各种活动,展示特色军事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提升军队的国际形象。随着军队公共外交人才培养的进步,狭义的军事公共外交将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它是对传统军事外交内涵的拓展和延伸,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军事交流与合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军民互动,达到超越传统军事外交形式的效果。

军事公共外交的目标必须与国家整体外交和军事外交的目标一致,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由于其性质特殊,受众面广,内容形式复杂多样,军地综合,需与民间外交互相配合协作(也有一些地方组织和机构可以承担军事公共外交的行动)。这也需要我们熟悉全方位的公共外交。

中国的军事公共外交正在兴起和发展之中,如何在沿线各国开展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需要在相应的课程中展开学习讨论。思路之一是从新媒体时代的思维方式中学习。新媒体时代场景技术的适时体验与精确营销能够给我们开展军事公共外交以新的启示。有远见的市场营销者正在将重点从信息轰炸转向适时体验,移动技术在客户恰好有所需的时候传递适当的信息,而精确营销就是将潜在客户感兴趣的优惠信息以适当的方式精确地发给他们,可以说精细化和场景化是商业公司运营中的新挑战,值得军事公共外交学习。

鉴于以上的认识,开设军事公共外交课程,梳理其中所需的军事公共外交素养,对于军队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人才的培养善莫大焉。向世界说明中国军队的职责将落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军人肩上,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系统了解军事公共外交的领域和路径,培养相应的素养,急需提上议事日程。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