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走出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不平凡的历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促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步伐,将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新水平。近年来,“走出去”的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文化“走出去”、科技“走出去”备受关注。

2018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迎来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是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已经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作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其特质体现得日益充分。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这将为科技、文化、人才、制造业“走出去”创造更多机遇,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本期专题为“‘走出去’与‘一带一路 ’”。编辑部收到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相关人员的很多来稿。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探讨了文化及发展理念“走出去”的相关问题,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赵世人专题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公共外交的相关问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新利的《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一文探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社会责任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值得一读。

此外,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的文章关注了中国智库走出去的相关问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赵丽君关注了“熊猫外交”的效果;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成锡忠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我在海外做公共外交工作》一文,回顾了作者在海外开展公共外交的几个片段,颇具启发意义。

赵启正

总编辑 谨识

2018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