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间有这样一个段子:所谓“黄金法则”便是,谁有黄金,谁就是法则。这句话成为理解美国寡头政治的关键,也成为美国社会之痛。
如果不是美国调查记者简·迈耶(调查科赫兄弟期间,简·迈耶还受到被曝光对象科氏集团的诬陷,而她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受到世人尊敬),几乎无人注意到还存在这样一个科氏工业集团,也极少有人知晓科赫兄弟(大卫·科赫和查尔斯·科赫)的名字。对普通美国人来说,他们竟湮没无闻。可如果细查,你会发现,科赫兄弟竟然位列福布斯榜前十,甚至前五;其名下的科氏工业竟是世界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美国第二大私人企业。
如果这些都不能震惊到你,那么接下来的信息保准会让你大跌眼镜的同时从椅子上摔下来。
在美国,百分之一的顶级富豪比中产阶级缴纳的税额还要低;
应对气候变化的提议屡遭否决,甚至有相当一批人否认气候变暖理论;
即便是在奥巴马任期,呼吁废除政府医疗项目和社会保障的声音不绝于耳;
他们甚至公开叫嚣取消公立学校,取缔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
科氏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在全球排污,科赫兄弟试图操控气候决议。(图片来自《滚石》杂志网站)
这个右翼云集的团体在努力废除20世纪通过的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政治变革。所有匪夷所思的,被科学家、相关领域专家斥为“伪科学”“假新闻”的理论,在他们那里头头是道。甚至,有时候,叫嚷得多了,连普通民众都信以为真。民间关于气候变化真实与否的猜疑与争论就是潜移默化地中了他们毒。
舆论的惊人逆转,恰是他们几十年来转战意识形态深耕的结果。
学术机构、智库、媒体、慈善、游说、选举,他们绕了一大圈,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推翻一切有损于己的决策,捂牢自己的钱袋。他们自有一套违反法律、操控政治和混淆视听的方式。若不是暗钱轨迹的黑幕被揭开,人们将仍被蒙在黑夜的鼓里。
染指以学术机构为代表的象牙塔,是他们改变国家方向的长期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卡托研究所、莫卡特斯中心、联邦主义者协会、传统基金会……就连堪称百事通的当地媒体都不得不承认,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国人都没听说过这些机构及其幕后的出资者。这也是科赫网络的策略——运用最普通的名字,掩盖最骇人最丑陋的钱权交易。类似地,还有成立于伦敦的“经济事务研究所”。它们有着适当得平淡无奇的名称,以便将组织伪装得中立且无党派倾向,听起来更像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学术机构和与世无争的象牙塔。
受自由至上主义主张的启发,这些激进右翼们明白,只有控制产生政策思想的源泉,管好“未来掌权人的孵化器”,才能真正扼住政治的咽喉。而这源泉和孵化器,便是上述学术界和智库。
触手庞大的科赫章鱼网络,几乎将美国各重要机构收入囊中(图片来自全球化国际论坛(IFG)网站)
他们的头脑比谁都清楚,改变美国重大政治决策,甚至决定这个国家未来政治的方向,仅靠钱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把钱变成实际行动。而保证这一切能够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持续运作的,便是思想——资助常春藤联盟的全国最顶尖学校。
这是最骇人的一面。这也是许多忧思者提示人们警惕的危险。因为思想武器的渗透如同空气,无色无味,悄无声息,渐渐将人吞噬而被吞噬者毫不自知。这样一方面能够为这些右翼富豪们提供后备生力军,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流逝,被资助者伴随地位及权力上升或有朝一日成为美国精神教父。如此,幕后的富豪们,坐享其成。
理论有了,接下来便是给理论一个喇叭——为成果进行鼓吹的媒体。据《金钱暗流》的作者简·迈耶曝光,这1%的精英富豪中,每位顶级捐赠人都拥有自己的新闻媒体和发声机构,有的是受他们资助,有的则根本就“是”他们所有。如《华盛顿观察家报》《旗帜周刊》《每日来电》等。这些喉舌们,成为右翼巨头的私人发声机构。
另外,他们还有借着慈善、非盈利机构的名义,将巨额资金转移以避税的慈善组织、各种名目的基金会。
至此,智库、媒体、慈善,他们已经建立起了触手庞杂、将国家各个角落牢牢抓住的科赫章鱼网络,悄无声息地将全美(包括操控大选、控制各项战略决策)玩弄于股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