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意大利刚建立了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民粹主义新政府,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因遭弹劾意外出局,匈牙利和波兰则背离欧盟的价值观,朝着威权主义越走越远。
小国的戏剧化情节层出不穷,几个大国之间也不齐心协力。
英国正深陷“脱欧”进程不可自拔,法国虽然认为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贸易秩序的侮辱并希望严惩美国,但德国却不给力。
据《纽约时报》报道,作为欧盟中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并不愿意加剧冲突,它不希望贸易战危及其利润丰厚的汽车产业和其他向美国出口的工业产品。
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持续制造关税威胁是为了给企业增加不确定性,迫使贸易伙伴接受美国的要求和条件。
今年3月,当特朗普释放出征收钢铝水的信号后不久,韩国就通过向美国制造的汽车开放市场而得到了豁免。特朗普或许希望在欧盟身上“故技重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外交官员称,德国经济事务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曾建议,欧洲应该接受向美国出口钢材的配额,作为永久免除美国金属关税的交换条件。
不过,欧盟委员会的官员们愤怒地拒绝了这一提议。
挪威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Kjersti Haugland表示:
“美国比欧盟更强大,欧盟正面临诸多挑战。我不认为他们会一起顽强反抗,他们不愿意付出代价。”
而《大西洋月刊》则指出,欧美贸易战若是开打,将是两败俱伤。特朗普对韩国的策略也并不适用于欧盟。
首先,与28个国家谈判比同一个国家进行谈判要困难得多,因为欧盟不会接受一个只有利于部分成员国的协议。
此外,欧盟是一个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并且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欧盟对美贸易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
特朗普曾哀叹欧盟与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1509亿美元,并对他无法与个别欧盟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而感到沮丧。
如果欧盟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将危机美国主要地区选民的生计,比如波旁威士忌和哈雷戴维摩托车。
其实,历史上欧美间爆发贸易摩擦并非首次。2002年,小布什就曾对欧盟加征钢铁关税,而欧盟则通过提高橘子和汽车关税来予以回击。
最终,这场贸易摩擦以小布什的下台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