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4位志愿者从北京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舱走出。至此,月宫一号内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最长的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奕涵/东方IC)

中国网新闻5月16日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15日成功结束,4位志愿者走出“月宫一号”实验室。外媒称,这项实验再次刷新了人类密闭生存的世界纪录,对未来人类实现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15日上午,封闭了370天的“月宫一号”实验舱打开了舱门,四位志愿者步出实验舱。他们戴着口罩、身穿蓝色网球衫,手提装着胡萝卜、草莓的篮子,这些蔬果都是舱内耕种的收成。

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月宫一号”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

“月宫一号”3D设计图。(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这项名为“月宫365”的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

实验志愿者共有8人,全部为北航学生。他们分为两组,交替入舱。第一班60天,第二班200天,第三班110天,其中第二班时长已打破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此次出舱时间比原计划延迟了5天。延迟出舱是“故意”模拟的突发状况,且舱内志愿者事先不知情,主要为研究突发状况下他们的心理状态。

人机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表示,“月宫365”实验成功对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月宫一号”积累的经验、技术、成果等将为在月球和其他星球长期驻留和飞船星际飞行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此外,还可探索该成果在地球特定地区的推广应用,如缺水地区、高原缺氧和交通极不便地区及提高现有透明温室大棚单位容积产量等。

中国是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掌握上述技术的国家,“月宫一号”曾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持续105天的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

中国计划在2025年之后、2030年之前实现航天员登月,并在2022年前后建成有人驻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