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天津,中国载人航天展,天宫一号神州对接。(指月/视觉中国)

中国网新闻3月29日讯 (记者 戚易斌)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将于近期再入大气层烧毁,完成最后的“谢幕”。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空间站“先驱”的漫漫归途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网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3月25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在平均高度约216.2公里的轨道上(近地点高度208.1公里、远地点高度224.3公里),整器结构完整,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经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和专业机构分析,预计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后续将每日发布有关监测预报信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安全返回和精确落点。这个任务神舟五号、六号已圆满完成。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一阶段是为第三步,即建立空间站做技术准备。天宫一号正是“三步走”战略第二步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上天运行,意味着我国拥有了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为我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资料图:天宫一号模型(陈彦/视觉中国)

其实,天宫一号的回家之路已经走了整整两年。2016年的3月21日,在轨运行一千六百多天、超寿命工作近一千天的天宫一号,突然在所入驻的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我,想家了……”彼时,这个空间站的“先驱”已经静静踏上了归途。

“筑梦九天,化身星空。功成身去,常思归来。”如今,在悠远的太空留下道不尽的华彩乐章后,这个迟归的游子终于将在回家的路上凤凰涅槃。

坠落地点会在哪里?

从去年开始,天宫一号将坠落何方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类似的任何预测,都必须将各种变量考虑在内,包括上层大气密度和物体速度、位置、方向及其物理属性。而且因为重返地球的位置是由时机决定,要预测物体会在哪里陨落就更加困难。

欧洲宇航局(ESA)预计,天宫一号残骸落地的范围在北纬42.8度和南纬42.8度之间,相当于西班牙北部和澳大利亚南部之间的区域。

据了解,天宫一号重归地球是一个渐进过程,它会在穿越大气层时逐渐加速,到距离地球100公里处高空时,开始升温、燃烧。

澳大利亚航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阿博塔尼奥斯表示,天宫一号燃烧时,地球上处于夜晚的地区人们可以看到像陨石或流星一样的发光物体在夜空划过。

天宫一号重8.5吨,除了少数高密度的部件,比如燃料箱或火箭引擎,其他部件应该都会在大气层里解体,剩下没有烧尽的残片会坠落地表。

截屏图:2014年9月26日,“天宫一号”运行将满3周年,飞行17200圈,6次对接(东方ic)

不过,太空碎片专家称,地面上的人被天宫一号残骸击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到一万亿分之一。

欧洲宇航局太空垃圾部门负责人克雷格说,这种体积的物体通过大气层时,落到地面的残骸占原来体积的大约20%-40%。他认为,被天宫一号残骸击中的几率“大致相当于一年里两次被闪电击中”。

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的铿锵脚步已经成为历史,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据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介绍,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我国将于明年6月前后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之后陆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进行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杨利伟说。

2016年11月01日,深圳,中国航天展,天宫一号模型(梁霞舜/视觉中国)

未来50到100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逐步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走向深空,支撑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拓展,建设形成我国主导的地月空间安全圈、经济圈、科技圈,在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中作出中国人更大的贡献。

此外,中国正在和联合国外空司及有关国家积极沟通交流,协商推动交换培养、联合培养航天员等项目。

“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发布空间站任务合作机会,并开展项目征集工作,与欧空局联合开展舱段合作交流,还将与有关国家探讨载人月球探测技术方案联合论证工作,并将组织召开月面着陆与上升模式相关主题的国际学术大会。”杨利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