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3月27日讯 (记者 戚易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已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排在美国之后。

报告分析了2017年全球各国和企业申请者使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服务的情况。中国是唯一申请量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自2003年以来每年增长率都高于10%。报告预测,以目前发展趋势,中国有望3年内赶超美国,成为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中国对国际专利体系的使用大幅增加,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继续迅速转型,中国的创新者日益把目光投向外面,期待将自己的创意传播到新市场。”

2018年3月13日,为中交二航局三公司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海底公路隧道工程“量身打造”的盾构机,在常熟下线后即将出征上岗“服役”。该盾构机由我国自主研发,是出口海外第一台超大直径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机,也是南亚地区目前最大直径的盾构机。(图/东方IC)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含中国)专利申请公开量为5608件,同比增长16%。

“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申请继续维持较快增长,‘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初具成效。”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胡文辉胡文辉举例说,2017年,中国在印度专利申请公开量为2724件,在俄罗斯专利申请公开量为1354件,专利申请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申请专利4319件,较2016年增长16.8%;在华申请专利的国家新增4个,国家总数达到41个。这反映出沿线国家对中国市场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信心正在不断增加。

2016年8月19日,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90米自升式海工平台正式启航发往阿联酋。近年来,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相继攻克海工平台核心设备的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了该类平台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图/东方IC)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的专利申请均有较快增长,体现了专利布局为‘走出去’保驾护航。”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毕囡说,中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能力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在创新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活跃的专利活动,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积聚发展新动能。

去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京共同签署了《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首个有关“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文件,标志着双方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地位更加突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向着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