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称,美国人指望控制伊拉克石油部门的计划实际上已经流产。正是15年前,2003年3月20日,美国与反伊联盟的联合力量开始了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俄罗斯卫星网3月20日报道称,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想获得这个国家的主要财富——石油。指望能控制伊拉克石油的开采、出口,并与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主要对手——中国竞争。美国人未能在伊拉克达到这一目的。中国已成为伊拉克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它购买伊拉克一半以上的石油。今天,中国工人以及几乎所有中国大型公司都在伊拉克油田现身。

报道称,为什么在有大型西方公司利益存在时伊拉克人却更愿意同中国人合作?俄罗斯政治学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伊戈尔·沙特罗夫就此评论道:“中国不干涉伊拉克内政,推行非常恰当的政策——只从事石油工作,不挑拨离间,不围绕库尔德斯坦的油田搞阴谋。北京只求经济利益。”

报道称,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认为,中国成功化美伊战争对中伊关系的挑战为本国和本国人民以及伊拉克政府的福祉。冀开运说:“中国在战后的伊拉克局势中从不添乱。中国政府一贯反对伊拉克境内各种恐怖活动。同时,中国政府为着力推动伊拉克回归国际社会,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尽可能做到了多方沟通与协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了最大努力。中国今后还将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发挥大国责任与担当。”

报道称,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专家鲍里斯·多尔戈夫称,“中国在中东,包括在伊拉克,巧妙而务实地推行自己的政策。它与美国的做法不同,后者以为自己是那里的主人,唯一有权惩罚异见者的仲裁员”。鲍里斯·多尔戈夫继续说:“如果说到伊拉克战争,准确点说,应是美国及其盟国2003年对伊拉克的入侵,中国当然失去了同萨达姆·侯赛因签署的那些协议的效力。但从中吸取了教训,为未来同伊拉克和中东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得出了结论。中伊关系的成功发展以及对存在中国利益的地区的积极投资,就是这些成果之一。北京同巴格达的关系基于经济利益,包括参加伊拉克石油部门的发展,推动中国投资、金融和政治利益。美国无论如何无法干预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