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越来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其实很“正常”。

中国目前发展势头稳健、强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国际经济形势产生影响,所以外媒如此关注中国“两会”也是自然之事。

每年两会,外媒对中国的国防经费问题都特别“操心”。个别外媒总是抓住机会对中国国防经费的增长幅度大做文章。关于这一话题已然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公布——被质疑——解释——还是被质疑。

几年前,还有外媒预测当年的中国军费增长将超过20%,结果惨遭打脸。

按照符合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并且与经济发展的幅度相匹配,妥妥地安排着自己的各项开支,谋求的是可持续发展。

外媒只看到中国军费预算的增长率和绝对值,而不看中国的国防欠帐和人均国防开支,这不过是一惯的选择性失明罢了。

要说中国对民生方面的安排和支出,外媒恐怕没有兴趣关心,但中国老百姓却非常在意。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许多大事要讲,但用在提高百姓民生福利水平方面的落笔却相当重。

今年在关于老百姓钱袋子方面,要“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降低百姓生活费用方面,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在医疗保障方面,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在社会公平方面,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再加上精准扶贫投入等等,这些都是要真金白银花钱的。如果把花在提高民生福利上的投入统计一下,那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相比较军费预算上的增长率,恐怕这个增长率会大的多。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国家科技进步的成果向民生倾斜,既体现了对规律的遵重,更体现了以人民为上的发展理念。一惯敏感的外媒记者,对此,基本上选择性禁言了。

外媒对这感不感兴趣,并不重要,春江水暖鸭自知。中国的事情,中国人最有发言权。

回到军费预算上,中国按照人民的意志和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适当调高一点增长率,外媒就大呼小叫,要说他们没见过世面,恐怕也是小看他们。那么这种莫名惊诧背后的不淡定,就不知道用意何在了?

中国秉承和平发展的理念,不会掉入历史的泥坑里,也不会被有的国家发动的军备竞赛带到沟里去。

中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文明发展道路,现在更加自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按着既定的节奏在妥妥地前行,军费预算无论是8%也好,9%也罢,都是按需列支,不会头脑发热,也不会随便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