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张素)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在菲律宾出席第20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时提出,共同开创10+3合作更具活力的下一个20年。

综观国际关系专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的表述,可从三个方面寻找“下一个20年的活力”。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从成果文件找活力

1997年,首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10+3合作进程由此启动。时至今日,10+3已建立65个对话与合作机制,其中包括17个部长级会议机制。

今年,会议通过成果文件《10+3领导人关于粮食安全合作的声明》和《关于10+3合作20周年的马尼拉宣言》。东盟方面表示,两份文件代表了10+3合作的展望和优先领域。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指出,一方面,粮食安全对于东盟与中日韩来说都是重要问题;另一方面,10+3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他解释说,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东盟国家则期待出口更多粮食,上述成果文件预示着下一阶段各方将在此领域迎来更密切的合作,开辟新的增长点。

“粮食安全合作是10+3合作发展的新表现,体现出10+3合作更倾向于功能性合作的特点,将推动各成员在新领域的合作,自然带来新的活力。”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从战略目标找活力

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

10+3合作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相关研究资料称,这一构想源于“东亚展望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经2012年东亚领导人峰会采纳,形成建设东亚经济共同体愿景。

“东亚经济共同体可以被视作是恢复10+3合作活力的重要抓手和契机。”郭延军对中新社记者说。近年来,10+3合作受到其他框架的冲击,活力稍显不足,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倡议恰恰可以使10+3合作发挥出“东亚合作主渠道”的作用。

谈及东亚经济共同体,以及由东盟发起并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需要耐心。他说,RCEP的起点及目标都很务实,将在可见的未来“落地生根”。

从中国贡献找活力

北京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将在10+3合作的下一个20年里发挥引领作用。“比如在议题设置、倡议提出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郭延军说。他同时强调,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只有让东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10+3合作才会更加具有活力”。

此次,李克强就10+3合作提出六点建议: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逐步向单一市场迈进;扩大产能和投资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网络;深化金融合作,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加强可持续发展合作,打造均衡包容普惠的地区发展格局;扩大人文交流合作,凝聚共同体意识。

有专家注意到,上述六点建议与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存在一定的协调与呼应。换句话说,“一带一路”倡议在为10+3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无论是10+3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是本地区不可缺少的区域合作机制。中国采取的办法是让‘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10+3更好地对接。”翟崑对中新社记者说,这既使中国发挥更大作用,也能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更体现了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