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个月,从北京人民大会堂3个多小时的声如洪钟、到上海和嘉兴的寻根之旅,再到社会主义邻邦越南、老挝的国事访问,风云激荡的“初心”篇章渐次铺展。

初心是什么?欲知大道,史可为鉴。

习近平再一次来到巴亭广场。风雨如晦的年代,胡志明正是在这里宣告越南迎来解放。

6年前,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越南,第一场活动是前往这里,瞻仰胡志明陵,参观胡志明主席故居。他曾经讲述的一段话,尤令越南人民动容:“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心中,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我们叫他‘胡伯伯’。”此次,沿着相同的路线,一路思绪纷飞。

阮富仲总书记在芒果路的台阶处等待,陪同习近平漫步林荫小道。这片茂盛的芒果树林,由胡志明主席亲手栽种。树叶黄了又绿,年复一年,他在林间散步锻炼、会客待友,思索着脚下的路。

昔日时光里有胡志明主席同中国领导人交往的一段段珍贵镜头。他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时间加起来长达12年,同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战斗情谊。习近平向阮富仲赠送了一件意味深长的礼物——19期《人民日报》。伫立在距今一个甲子的历史记录前,阮富仲用心品读。1955年6月27日的头版,有胡志明主席这样一段讲话:“无可疑议的,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密切关系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是任何人所不能离间和阻挠的。”

仿佛历史与现实之间搭起一座桥梁。19期报纸中,有3期是2017年1月阮富仲访华时的报道。年初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次访问,中越两党总书记品茗论势,一道感悟胡志明主席手书汉语诗作《走路》的深意:“走路才知走路难,重山之外又重山。”

登上高脚屋的楼梯,来到胡志明生前的二楼卧室。桌椅、水杯、钟表,时光在这里驻足。习近平和阮富仲仔细端详,轻声交流。习近平说,故宫一块牌匾上写着“旰食宵衣”。真正能做到的还是为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才能赢得民心、赢得胜利。

中越两党总书记眺望清波荡漾的远方。习近平总书记一席感慨,令人动容:“我同阮富仲总书记重走芒果路,瞻仰胡志明故居,重温毛泽东、周恩来和胡志明等中越老一辈领导人结下的深厚传统友谊。他们夙夜在公、一心为民,他们的贡献和友谊超乎想象。他们不愧是我们的楷模。见贤思齐,我们应当向毛主席、周总理和胡志明主席学习看齐,把中越友好传承好、发展好,造福两国人民。凡是为人民做了好事,在历史上一定会留下佳话。”

“不忘初心”,老挝欢迎宴会上,和习近平讲起这个词的是他的“老同学、老朋友”宋玛。他对习近平说,同中国的友情,就是我们为老中友谊作贡献的初心。站在一旁端着酒杯的开玛尼泛着泪花:“盼您来盼了7年”。

他们是老挝革命前辈贵宁·奔舍那的后人。是中国,在他们最困难的日子里伸出了温暖臂膀。生活在“第二故乡”中国,他们渐渐恢复了往日笑容,燃起了生活希望,也结交了在八一学校读书的习近平等中国同学。

7年前,时任副主席的习近平到访老挝。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白发染鬓。谈话一次次被掌声打断,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

这次的安排是按习近平的叮嘱,在紧凑的日程中挤出来的。他站在门口,一一握手,挨个问候:“精神还是那么好啊?”“今年又去中国了吗?”

北京-万象,绵延3000公里的牵挂;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

落座后,习近平直抒胸臆,仿佛要把多年的话和友人一一倾诉。“昨天你们在宴会上讲到了不忘初心,也包括不忘我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初心。当年在民族解放、独立的伟大事业中,中老两国人民团结在一起,老一辈领导人结下了战斗的友情,毛泽东、周恩来和令尊贵宁·奔舍那同志的友谊令人感怀。”

遍寻岁月的角落,习近平说:“男孩子穿的是古铜色灯芯绒衣服,大姐你们穿的还是民族传统的筒裙。”“你们当年住在金鱼胡同3号,一些同学老要跑到你们小灶探头探脑,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到宋玛讲了,当人们齐齐望向他时,这位在艰难中未曾落泪的人,哽咽了。“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全世界的共产党员看到了希望。”“无论做什么都初心不改,牢记使命,尽我们的力量。”

习近平触景生情、感慨系之:“中老友谊是牢不可破的,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实际上我们的命运共同体早就形成了,当年你们到中国来,就是命运共同体。”

使命在肩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声音,从党的十九大传递到岘港APEC舞台;从96年前承载千钧的小小红船,绵延响彻一个有着8900万党员的大党领航前行的巨轮……穿越时空的铿锵,传递着一个政党的情怀、一个政党面向历史和未来的使命担当。

透过中越、中老每一分钟都在跳动的双边贸易额,习近平的目光聚焦于人民的获得感。“合作要向民生领域倾斜,使更多的民众获益。”这是他一路上谈到合作,最常说的话。车队穿过万象的大街小巷,望向期待同中国携手书写新征程的渴望,习近平深有感触地对本扬说,中老两党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必须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

19项、16项,中越、中老的签约合同上天入海,包罗万象。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的签字仪式,因合同文件繁多而调整了签约形式,几份合作文件同时签署。目光所及,签字大厅人头攒动。“一带一路”和越南“两廊一圈”战略握手、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接轨,中老经济走廊应运而生,在亚洲南部的版图上挥就浓重一笔。

中国行胜于言。去年5月本扬访华期间,提议由中国援建,在玛霍索医院原址新建扩建一所综合性、现代化医院。走进医院旧址,习近平和本扬共同为奠基石培土、撒花。阳光钻出云层洒到他们身上,也为翻新的土壤、飘落的花瓣镀上一层金边。建筑者、闻讯而来的群众不约而同站起身来,雷鸣般的掌声渐渐涤荡出一拍拍的节奏感,似在诉说渴望、表达期盼。

不深入老挝,很难想象当地居民对现代化医院的迫切,人们吃够了缺医少药的苦,感恩这些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白衣天使。习近平走到援老眼科医护人员面前,同他们一一握手,深切地道一声“辛苦了”!

一双眼睛的光明,一个家庭的希望。习近平和本扬进入眼科病房,两位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治疗即将康复的病患,等待着重见光明那一刻。病患马来苏性格颇是内敛,眼罩揭开瞬间,他露出了惊喜的神色,眼睛转动着四处张望,最终目光定格在习近平脸庞上。“我获得了重生。”他的语气有些颤抖。习近平微笑着说,“祝你的日子美好幸福”。靠着窗边的病患玛莱索·坎森听到声音有些急切,当光明再次来临的一刹那,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恨不得放声歌唱:“是中国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个世界”。

一幕幕感染着两位领导人。本扬坦言,老挝的医疗条件较为落后;习近平说,我们可以继续加强合作,硬件有了,还要加强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医护人员交流力度,更好地造福当地人民。

文化,人民获得感的另一源泉。它是民族的根脉、也是两个民族精神对话的纽带。在越南访问期间,习近平专程去了一趟中方援建的越中友谊宫。恢弘的建筑,宛如一朵绽放的莲花;漫步其中,一幅题为“山水相连友谊长存”的壁画气势磅礴。此刻,习近平将“金钥匙”郑重交给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标志着越中友谊宫落成移交。当晚的晚宴,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谈起这个项目时说,这是造福越南人民的一个重要工程,有利于厚植我们的友谊。习近平同时关注在友谊宫揭牌的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希望以越南人民喜爱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的朱马里,在卸任之后更多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纵览风云。他说,这几年中国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外交智慧,为地区和国际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扶贫,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样本。一年一千万的减贫速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史册上都堪称奇迹。岘港APEC舞台上,习近平语气坚定:“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牵挂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一件事情”。30多分钟演讲的17次掌声中,此处最为持久而热烈。

如雷般的掌声是中国声音的世界回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共建亚太更美好未来,发展中国家同样不应缺席。恰如习近平在岘港的宣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同奔舍那家族的老友相聚时,习近平说起中国的选择:“中国的繁荣不是独善其身,要和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特别是周边地区、特别是铁杆朋友。老挝是铁杆朋友,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给予更多关心、更多支持。”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老挝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脱贫的艰巨目标,这和中国的时间进程遥相呼应。晚宴时,本扬说,老挝农业自然禀赋较好,但受困于资金和技术。习近平回答说,农业领域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不仅可以帮助老挝发挥自然优势,还可以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在同通伦会见时,习近平详细讲述了精准脱贫的中国经验。通伦期盼中国助力老挝圆梦,习近平欣然应允。

到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正在广袤大地上书写。访越期间,习近平在阮富仲陪同下参观了《越南摄影家眼中的中国》摄影展。窑洞、乌镇、梅家坞茶山、西湖、延安枣园……习近平饶有兴致地分享图片背后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现实、未来,在镜头中穿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此同频共振,从睁开眼看世界,到叩开世界的大门,再到重新走进世界舞台,直至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昂扬阔步,走在时代的浩荡大潮中,走在中国和世界新的交汇点上……(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丁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