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5日,深圳会展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了众多海归前来求职。
中国网新闻11月3日讯(记者 戚易斌)日前,BOSS直聘发布的《2017海归人才就业创业报告》显示,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海归”大潮。去年我国海外人才归国率已达79.4%,较10年前增加48个百分点,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愈发增强。
中国正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从1986年第一波10万人次的出国留学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0多年。中国精英们从走出去到跑回来,见证了发展中的中国过去的努力和现在的辉煌。
高端人才回流加速
据《人民日报》报道,10年前,中国每送出3个人出国留学,迎回1人;如今,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且呈现人才加速回流态势。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回流占比明显提升,中国正在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1978—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136.25万人处于学习研究阶段,265.11万人选择学成回国,学成回国学生占已完成学业学生群体的82.23%。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43.25万,较2015年增加2.34万,增幅为5.72%。
“海归潮”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据统计,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海归”,大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海归”。科技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大量“海归”人才释放出巨大发展能量。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入园企业2.7万家,7.9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的先锋作用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关调查还显示,有32%的受访“海归”计划报考公务员。大量的留学回国人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对留学人员也越来越重视,不少地区出台新政放宽了海外留学人员报考公务员的限制。“海归”报国,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
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吸收国,逐步成为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海归”大潮何以形成
短短十余年间,中国留学生从当初的不愿回,到如今的积极回、主动回,原因何在?
这得益于官方对人才的重视。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国家、地方和用人单位引才项目竞相推出,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政策便利。
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指出,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全面对接的平台,为留学生回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也使得留学生不必留在海外才能学以致用,他们在中国同样也能取得杰出成绩。比如,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成后回国、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在生物学研究方面就取得了极大造诣。
中国政府还为留学生提供了多项福利,涵盖生活起居、学术研究等多方面。而随着归国创业越来越成为更多人青睐的发展方式,各部委近年来更合力 “清障搭台”,为留学生破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