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全球热点)纽约万圣节遇恐袭 如何破解“独狼”费思量
新华社记者
10月31日,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下城,警察在袭击事件现场附近警戒。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下城10月31日发生小型卡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导致8人丧生、10多人受伤。
“9·11”事件以来,美国对恐袭防范极严。欧洲接连遭袭之际,美国反而较为平静。但这次,可称防范最严的纽约也发生重大伤亡恐袭,如何应对“独狼”化这一恐怖主义新特点,成为各国必须从速解决的问题。
【新闻事实】
纽约警察局局长詹姆斯·奥尼尔在10月3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当天下午3时05分左右,一男子驾驶小型卡车在世贸中心附近道路上连撞多人,随后手持两支仿真枪下车,被警察击伤逮捕。
目击者说,袭击者高喊宗教口号。调查人员在肇事车内发现一张用英文书写的纸条,嫌疑人自称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名义实施这起袭击。但有报道称,目前尚未有直接证据证明此事件与“伊斯兰国”有关。
警方确认,该男子叫赛富洛·赛波夫,现年29岁,2010年从乌兹别克斯坦移居美国,最近一段时间生活在与纽约州相邻的新泽西州帕特森市。
袭击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账号上表示,这是“又一起由病态的疯子实施的袭击”,“我们不会让‘伊斯兰国’卷土重来……够了!”
根据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目前了解的情况,未收到中国公民伤亡的报告。
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当晚,事发地附近的万圣节游行如期举办。
【深度分析】
近期接连恐袭令大洋彼岸的欧洲各国喘息未定,如今恐袭又降临在曾发生标志性“9·11”事件的纽约核心区。
“9·11”之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反恐问题上态度强硬,人力、物力投入惊人,效果也很明显。
但经过16年的不懈反恐之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全球化蔓延、恐怖分子本土化、袭击形态碎片化、“独狼”化的新特点。纽约州长安德鲁·科莫说,目前看来,这次纽约恐袭是一起“独狼”式袭击。
“独狼杀戮”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从2011年挪威政府办公大楼汽车炸弹案,到今年以来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接连发生的恐怖袭击,让人防不胜防,反恐努力如何适应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点,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难题。
【第一评论】
此次恐袭恰逢万圣节,甚至有人以为这是万圣节搞怪桥段。可见,提高防范的思想意识,织牢反恐安全网,遏制恐怖主义毒瘤以新方式扩散,成为摆在美国乃至国际社会面前的关键课题和艰巨任务。
随着“伊斯兰国”在中东溃败,恐怖主义向欧美等地区的外溢效应值得警惕。极端主义思想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加速传播,给各国防范本土“独狼”式恐怖分子加大难度。一言以蔽之,国际反恐不能局限于一时一隅,国际反恐合作需要诚意和行动力。
【背景链接】
以下是近年来纽约发生的恐怖袭击或未遂恐怖袭击事件:
2010年5月1日,巴基斯坦裔美国人费萨尔·沙赫扎德在纽约市中心时报广场附近企图引爆装有爆炸物的汽车,未遂。沙赫扎德承认曾接受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提供的炸弹制造训练并得到资助,在试图逃离美国时落网,法院判处他终身监禁。
2011年11月,一名多米尼加裔美国人预谋袭击纽约市警方巡逻车、邮政设施以及从国外返回的美军士兵,在曼哈顿一处公寓组装炸弹时被捕。
2016年9月17日,曼哈顿切尔西区发生爆炸,造成至少29人受伤。纽约州州长科莫表示,这起爆炸案件“明显是恐怖主义行为”,但尚未有证据显示这次袭击同国际恐怖组织相关。(记者:夏文辉、丁宜、刘曦、胡若愚、王逸君;编辑:孙浩、王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