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铁将“开进”美国 看中国制造如何蜕变升级

2017年10月16日,长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预计在今年12月份运抵美国。视觉中国

中国网新闻10月25日讯(记者 戚易斌)本月,一则展现中国制造业最新发展成果的喜讯传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已于日前下线,预计将在12月份运抵美国,成为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国产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地铁要“开进”美国,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前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正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表现不俗。而神舟飞船、天河计算机、北斗导航等一张张全新的“中国名片”,更是“中国制造”变“中国智造”的见证。

美国民众将体验“中国速度”

美国波士顿地铁于1897年通车,是美国最早的地铁。目前,波士顿地铁橙线与红线的列车以六节或四节车厢编组运营,已经服役40多年。相比波士顿运营几十年的“老爷车”,中车的这批地铁车辆将极大改善美国乘客的出行体验。

据了解,中车公司的地铁车辆采用不锈钢车体,结构强度、控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均采用美国标准,是国内首个整车各系统均采用美国标准设计的产品,执行美国标准总计多达120余项。

轨道交通装备堪称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成本低、效率高、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地铁显然成为美国的优质选择。自2014年首次登陆美国以来,“中车制造”已经在短短三年内进入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费城四大城市,获得的地铁和通勤客车订单达1359辆。

如今,中车公司正持续为美国轨道交通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技术”。以中车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深度嵌入美国市场、美国生活和美国文化。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首要原则,在科技研发与人才引进、利用与培养上,加大政策重点扶植与投入,汇聚起促进科技成果“井喷”的磅礴力量。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嫦娥登月、“天眼”探空、北斗组网……中国科技在这五年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重大尖端科技创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明显提速,促使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一批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熊榆表示,中国同时具备庞大内需和科技实力,推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制造业革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

德国《焦点》周刊文章认为,《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表明中国要尽全力发展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迎头赶上的趋势是其实施独一无二、着眼未来的集中政策的结果。

2017年10月16日,长春,中外嘉宾体验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预计在今年12月份运抵美国。视觉中国

追求匠心 以质取胜

中国制造要破茧成蝶,除了要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更离不开对“中国质造”的努力追求。《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需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以此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为中国产业全面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家层面针对质量建设也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智造”夯实基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此次中国地铁“开进”美国的案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坚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中国地铁一骑绝尘,成为全球“优等生”。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精心钻研,方能真正提高“Made in China”的含金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