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23日电 通讯:中国杂交水稻让尼泊尔农民尝到了甜头

新华社记者 周盛平

50岁的尼泊尔农民碧玛拉在加德满都谷地的“稻米之城”种了将近20年水稻,今年是她最开心的一年。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你,现在我有多开心。比起去年,今年水稻收成要增加好几倍。”站在自家的稻田里,碧玛拉对外人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

过去多年,碧玛拉一直在家种当地水稻,由于产量不理想,每一年都要换品种。但今年她试种了中国杂交水稻,亩产量有望增至460至600公斤。这意味着她的收入将会增加三倍。

23日,来自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尼泊尔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的官员和其他地区的20多位农民,来到碧玛拉的杂交水稻试验田观摩参观,分享她的喜悦。

根据2015年4月中尼两国政府签署的换文规定,中国承担援助尼泊尔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其中,杂交水稻和玉米品种试验及示范推广、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是重要内容。

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张孝辉告诉记者,从2016年2月开始,他带领其他4位高级农业专家,在加德满都、奇特旺等多个地区挑选了数个水稻和玉米试种点。一年多的试验显示,中国杂交水稻和玉米表现优异。

59岁的农民里瓦提也参加了23日的观摩会。里瓦提来自邻近加德满都的加雷帕兰乔克县,他也参与了杂交水稻的试种。

“今年我家田里的水稻产量是去年的4倍,收入也翻了两番,这是我们这代人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中国水稻品种真是一种恩赐!”

尼泊尔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官员高塔姆在观摩现场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们一直在试验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发现产量比尼泊尔本地品种要高很多,如果扩大种植面积,尼泊尔政府可以大大减少大米进口。

尼泊尔是农业国家,其中水稻、玉米等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公开资料显示,尼全国75个县中有38个县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尼泊尔从印度等国进口大米数量的年均增速约为15%。

据张孝辉介绍,过去一年多,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已经完成了67个品种的试验,其中4个最优品种在尼试种面积已达144亩,明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